沉甸甸的為民情懷——民革中央深入貫徹兩會精神積極履職綜述

發佈時間: 2020-06-05 12:59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張正朋

“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5天內4次深入人大、政協團組,面對面聽取代表委員發言,對做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應對當前的風險和挑戰、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等方面作出重要指示。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體現出人民至上的執政情懷,也反映了全國兩會以民為本的價值向標。


以民為本是中國共産黨與民主黨派合作的基石。隨著兩會落下帷幕,傳達學習全國兩會精神成為民主黨派的重要任務。6月1日,民革中央機關召開會議,傳達學習全國兩會精神,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書長李惠東主持會議並講話。李惠東表示,民革各級組織和黨員要認真學習領會全國兩會精神,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決策部署上來,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力量。


參加全國兩會的民革黨員普遍認為,今年兩會各項議程中處處彰顯著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透露出滿滿的為民情懷。


▲硬核舉措守住民生底線


“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至關重要。‘六保’是我們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重要保證。”


5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看望政協經濟界委員時的這番話直抵人心。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守住民生底線,關鍵在於保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優先穩就業保民生,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這都體現了人民至上的施政要求。”民革廣東省委會副主委潘明委員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雖然篇幅短,但傳遞出厚重的民生情懷,其中18次提到“民生”、39次提到“就業”,與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是一致的,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無論‘六穩’‘六保’,排在首位的都是就業。就業穩,則民心定,民生安。手裏的‘飯碗’端穩了,人們才能收穫穩穩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穩就業的重要著力點在於提振民營經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民營企業發展到今天如此之規模、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如此之貢獻,是非常了不起的。不同時期破解不同的難題,要不斷去探索,不斷去奮鬥,不斷去克服困難,走上新的發展道路。


“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構建親清政商關係、保障民營企業平等獲取生産要素和政策支援等舉措。這都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注入了強勁動能。”民革北京市委會主委王紅表示,民營企業不僅是吸引就業的主力軍,也是解決民生問題、增加經濟社會活力、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富民強國的重要支撐。”


近年來,民革中央持續關注優化營商環境主題。去年全國兩會上,王紅等5位民革界別政協委員,聯名向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提交了題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推動重大改革舉措落地》的大會發言。


今年兩會,5月23日下午,汪洋主席看望政協民革、臺盟、臺聯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在聯組會上,王紅做了《打造更好營商環境,讓民營企業疫後輕裝前行》的發言,建議精準施策幫助民營企業渡過難關,嚴格保護民營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消除民營企業發展的體制性障礙。在她看來,“民營經濟在守住‘保’的底線,築牢‘穩’的基礎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脫貧攻堅最能體現人民性


“到2020年確保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是我們黨對人民、對歷史的鄭重承諾。”


脫貧攻堅是最能體現人民性的。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心中牽掛的一件大事。2013年以來,他每年都在全國兩會期間同代表委員共商脫貧攻堅大計。


“目前,全國還有52個貧困縣未摘帽、2707個貧困村未出列、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未全部脫貧。”看望政協經濟界委員時,習近平總書記拿出這樣一份任務清單。


擊鼓催徵,軍令如山。如今,2020年已經過去5個月,脫貧攻堅進入衝刺階段。


“雖然同過去相比總量不大,但這些未出列的貧困村都是最難啃的硬骨頭。要完成剩餘脫貧攻堅任務,需要更大的決心和力度推動。”民革廣西區委會副主委區捷委員表示,脫貧攻堅越是收官階段挑戰越大,打好脫貧攻堅戰,成敗在於精準。“扶貧幹部要準確了解困難群眾的現實需要與急憂愁盼,以此為焦點,堅持靶向治療、對症下藥,幫助他們‘拔窮根’‘摘窮帽’。”


關注、研究“三農”問題,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獻計出力,已成為民革參政議政的一個重要特色。助力決戰脫貧攻堅是下一步民革中央的工作重點之一。


“産業扶貧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根本出路和有效手段。”民革遼寧省丹東市委副主委陳德委員認為,産業扶貧是根“金扁擔”,一頭挑起“能脫貧”的希望,一頭挑起“富起來”的夢想。“鄉村産業為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提供了支撐。在産業政策制定過程中,要充分調動群眾的參與積極性,向群眾徵求意見。”


“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聯繫密切,兩者不能簡單分開,脫貧攻堅是鄉村振興的基礎。”民革四川省委會副主委曾蓉委員表示,要探索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方法路徑,實現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齊步走”。


“人才興則農村興,農村興則中國興。”民革廈門市委會主委國桂榮委員説,“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人民對於美好生活願望的客觀要求。只有鄉村振興,人民才能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才能獲得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只有全體基層幹部堅持人民至上的堅定信仰,才能推動鄉村振興,實現人民幸福。


▲民法典讓人民至上更確切


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民法典》,標誌著我國從民事單行法時代邁入民法典時代。


對於以社會法製作為參政議政重點領域和特色領域之一的民革來説,審議《民法典(草案)》是今年兩會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議題。


“民法典草案全面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立法原則。”在民革中央常委、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湯維建委員看來,民法典草案全部內容圍繞著人的權利書寫,每一款條文都體現了以人為本理念。“它是民事權利的宣言書、保障書,是人民權利的法律寶典。”


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湯維建表示,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於實施。“民法典要在實施中,與其他配套規範性文件共同發揮出體系的合力。同時,民法典要通過法律解釋和審判實踐,不斷完善自身的體系,維護法律的尊嚴。對同民法典規定和原則不一致的國家有關規定,要抓緊清理,該修改的修改,該廢止的廢止。”


“人民至上,還體現在編纂過程匯集民智。”民革重慶市委會副主委李生龍委員表示,民法典在編纂的過程中,先後10次通過中國人大網公開徵求意見,累計42.5萬人參與提出102萬條意見和建議。“‘開門立法’背後傳遞的是,民有所呼、法有所應。比如,規範了居住權人可以享有長期穩定的居住權,為人民群眾“住有所居”提供了更有力的法律保障;新增了‘禁止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的規定,細化了各方責任,切實維護了人民群眾‘頭頂上的安全’等。”


“民法典實施水準和效果,是衡量各級黨政機關履行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重要尺度。”安徽省律師協會副會長、民革安徽省委會副主委周世虹委員認為,各級黨政機關在抓好學習宣傳民法典的同時,要把民法典的精神融入地方立法以及政府工作中,突出法治惠民,維護人民權益。


民革中央常委、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張雪樵委員表示,民法典對檢察機關強化法律監督、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提出了更高要求。“檢察機關要知行合一學好用好民法典,彌補知識弱項,清理經驗盲區,提高法律專業素養。要身體力行,做好學法、守法的典範,從而促進全社會人人懂法、守法。”


“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兩會閉幕,新征程啟幕。各項惠民紅包送到千家萬戶,兩會精神必然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磅薄“兩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