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民政部要求各地清明節可暫緩舉辦集體共祭、骨灰撒海、公益性安葬儀式等群體性活動,北京、上海、重慶、湖南、廣西等地大力倡導網路直播、網路祭祀等多種形式的祭掃服務。
清明是緬懷英烈、悼念先人、寄託哀思的重要時節。長期以來,聚集焚燒紙錢或相關紙製品的傳統祭祀方式佔了主流,其中包含的安全隱患和環境污染不能忽視。近年,相關部門一再提倡文明祭掃。5G、雲服務等網際網路技術的革新也為豐富文明祭掃方式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通過網路媒介為逝者拜祭、獻花、寄語、悼念等方式,同樣可以傳承中華民族孝親感恩、家風傳續、關愛生命的優秀文化。
目前,我國本土疫情傳播已基本阻斷,但零星散發病例和局部暴發疫情的風險仍然存在,疫情在全球出現大流行,境外輸入風險不容小覷,形勢依然複雜嚴峻。豐富祭掃形式不僅能夠滿足民眾的祭掃需求,也能最大限度防範聚集性疫情。
文明祭掃改變的只是祭祀的形式,並沒有改變內核。事實上,無論是採用祭掃祖墓、添土拜祭這樣綿延數千年的習俗,還是獻花栽樹、雲端致敬的新方式,都表達著對逝者的追慕之情和思念之意,體現著慎終追遠的涵義。在這個特殊的清明節,與逝者在“雲端”守望,不減思念的力量,也必將凝聚成共同的國家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