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聯繫統發揮平臺優勢助力市場主體復工復産

發佈時間: 2020-03-26 09:20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吳志紅 | 責任編輯: 江虹霖

全國企業近日陸續進入有序復工復産,生産“暫停鍵”雖然解封,但生産要素不足甚至缺乏、物資調度不暢等問題隨之而來。工商聯繫統聯繫著近1億規模的民營經濟市場主體,在全國各省市縣3級擁有完備的組織網路體系和4萬多家所屬商會,依託這張組織網路的“大網”,各級工商聯(商會)系統選準切入點,充分發揮平臺優勢,精準幫扶民營經濟市場主體安全、有序恢復生産。

調查研究 摸清情況

疫情發生以來,整個工商聯繫統對市場主體的緊急調查幾乎是常態。他們或利用網際網路技術,或深入疫情等級較低的城市開展調研。

疫情前期,全國工商聯就開展了疫情中的民營企業融資調查,針對民營企業資金壓力大問題,全國工商聯迅速與螞蟻金服集團網商銀行溝通,與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中信銀行等25家銀行合作,面向全國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推出純信用、無需擔保或抵押的“無接觸貸款”。復工復産以來,這一平臺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各地方工商聯結合當地調查實際,紛紛利用這一平臺,幫助地方企業融資牽線搭橋。

許多省、市工商聯開展調研,為支援中小微企業發展建言獻策。

“據官方數據,截至3月23日,全省規上中小工業企業復工率99.67%,職工復崗率達87.2%。”24日,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四川省政協副主席陳放告訴記者。如此高的復工率是當地政策紅利的成果,而在此其中,其實還包含著工商聯的付出。

據介紹,四川省工商聯除了通過網路平臺開展專題調研之外,還組成6個調研組赴成都、南充、樂山等市開展“民營企業復工復産情況”專題調研。四川省工商聯提出了支援中小微企業穩預期、穩金融、穩生産、穩就業等一系列意見建議,2月5日,這份調研報告得到了四川省委書記彭清華等5位省領導批示,並被吸納進省委、省政府以及相關部門出臺的多項應對疫情支援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文件中。

“找員工”“找崗位”

穩就業,穩預期。企業要找員工返崗,勞動力要找工作崗位,然而,人員流動是個難題。

3月23日上午11時左右,20多輛大巴車魚貫進入廣州市區。車上,是500多名廣州企業重點崗位急需人才,他們來自湖北省12個疫情低風險區域。這個貼著“返崗直通車”橫幅的車隊是廣州市工商聯以及數個廣州所轄區工商聯、廣州市人社局、愛心企業等聯合組織實施的“返崗直通車”行動,首批發車湖北,幫助當地會員企業接回或招聘重點崗位的急需人才。

不僅僅是廣州市工商聯,作為民營企業“娘家人”,工商聯繫統在“找員工”“找崗位”上發揮優勢。

據全國工商聯方面介紹,疫情前期全國工商聯建立的“八方支援群”目前已由溝通疫區防護用品的支援轉向為復工企業提供防護用品做對接;2月26日,全國工商聯復工復産人才對接平臺上線,僅兩天時間就有382家單位(機構)提出用工需求,提供29665個崗位;35家單位(機構)提供了人才資訊;33家人力資源單位(機構)提供了對接服務。

“協調器”轉起來

“要發揮行業協會、商會等社會組織的作用,指導和幫助企業等會員單位科學精準防疫、有序復工復産。”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這樣強調。全國4萬家工商聯所屬商會行動了起來,勇當企業復工復産“協調器”。

共用員工?!何止員工,只要是産業鏈上的都可以共用。行業商會出面溝通産業鏈共用。

在連續25年保持福建省縣域經濟首位的晉江市,晉江安海鎮玩具同業公會帶領會員企業推動平臺創新,化危為機,打造産業鏈共用資源的公共服務平臺,通過共用設備、共用員工、共用國際市場渠道等模式,提高安海玩具産業鏈抱團合作的産業集群優勢,有效幫助解決打通“供應鏈協同配套難”操作鏈問題。

經濟合同履約難、勞動關係糾紛在所難免?工商聯(商會)擔當第三方的角色,開展法律諮詢公益服務,為企業排憂解難。

就在前不久,3月20日,司法部、全國工商聯、全國律協發文聯合推進“法治體檢”活動,提出要把陷入生産經營困難的中小企業和受疫情影響嚴重行業作為服務重點,加強與司法機關、仲裁和公證等機構的對接,採取遠端辦公、線上諮詢等方式為企業提供網上服務,增強服務實效。

實際上,疫情發生以來,各級工商聯(商會)早就利用資源優勢,啟動了法律諮詢公益服務。

北京市工商聯發出組建市工商聯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律師志願服務團的號召,僅2天就有30余家律所的近百名律師報名加入志願團。北京東城區工商聯所屬法律商會會長、北京中勉律師事務所主任楊曉剛第一時間與北京東城區法院協商溝通,與區法院共同開展了線上普法活動,設立法律諮詢熱線,商會還以“網際網路+”的形式為企業提供法律培訓。截至目前,已接到企業來電諮詢130余次,線上培訓企業200多家。

“願你三冬暖,願你春不寒。”民營經濟是民生經濟,在這個非常的春天,他們不會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