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民進會員 | 周海英:在武漢一線的戰“疫”手記

發佈時間: 2020-02-17 14:42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和海佳

編者按:周海英,民進會員、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呼吸科副主任。除夕夜隨上海首批醫療隊飛赴武漢金銀潭醫院戰鬥在“抗疫”第一線,她也是金山區首批援鄂醫療隊的隊長。周海英醫生在“抗疫”前線的工作是怎樣的?讓我們通過她的手記,一起來了解。

1月25日淩晨一點多抵達武漢,兩點多到達金銀潭醫院附近的賓館,四點多才睡下,睡了沒多久就醒了,大家都比較興奮,下午全體隊員開會,進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和醫院感染控制的培訓,要求不培訓不上前線,必須正確戴口罩,重視手衛生,金銀潭醫院張院長介紹醫院情況及目前收治病人的情況,鄭軍華領隊強調組織性、紀律性,貫徹執行力,加強組織建設,成立臨時黨支部,加強物資管理等,要冷靜科學地面對疫情,臨危不懼,團結一致,攜手攻堅。

衛健委王賀勝副主任要求加強自我保護意識,相信能夠打勝仗,科學施救,按照規範操作,做到“0”感染,健康平安回家。晚飯後我們金山區隊又集中開了小會,大家練習如何穿脫防護用具,並提出一些細節問題,比如防護服內穿的服裝,鞋子,護目鏡消毒等,以及理髮問題,我一併轉達給領隊,明天將會一併解決。明天上午各組組長去病房踩點,下午全體集中進行防護用具穿脫培訓。

1月26日11:35,剛實地查看病房回來,下午我們就要進病房了。

1月26日12:50,現場防護培訓。

1月26日下午,開始嚴陣以待。

1月27日

  早上7:30

當日上班人員集合,集體向金銀潭醫院出發,一路上雖然大家有説有笑,大家互相鼓勁,但心裏緊張是難免的,因為不知道面臨的是怎樣的病人,我又是在重症病房,有多少病人,病人的病情又如何,情況未知心裏沒底,同時深感肩上的責任重大。

8:00交班

值夜班的戰友和我們進行交接班,尤其對病房的重病人、新病人逐一詳細交班。

8:30交班完畢

我們嚴格按照規範穿好防護服進入病房查房,直接面對患者,詢問其症狀,並觀察檢查體徵,記錄心電監護及呼吸機情況等。查房結束出病房時,大家又相互監督嚴格按照流程脫防護用品。

11:00

在醫生辦公室,我們根據查房情況,開展患者病情及治療方案的討論。在這裡不管你在原單位是主治醫師還是主任醫師,大家都要自己寫病史開醫囑。由於當地醫院的資訊系統與我們的不同,電腦使用起來總是有那麼點不順手,今天我組裏又收了新病人,幸虧有當地醫生的熱心指導,終於能熟練應用電腦開醫囑寫病史。

14:00

接班的醫生到崗,經過一個班的“磨煉”,我已頗為熟悉當地醫療流程與資訊系統,作為過來人我又現場當了一回“老師”,把現學的經驗教給接班的戰友,本來14:00就能下班的,最後到15:00才正式下班。

  2月2日——支援武漢第10天

今天我上白班,在大家的相互監督下,穿好防護服再次進入重症監護病房。10天來的早中夜,待在病房的時間佔據了我大部分的時間,這個病房已從第一天的不熟悉變成如今的熟門熟路。通過我們全體隊員的共同努力下,工作流程不斷完善、不斷優化,一切診療活動都逐漸步入正軌。

由於穿著層層防護服的原因,我們行走的步伐比平時來説總顯得尤其緩慢,查房的時間相應比日常的查房更花費時間。我逐個仔細詢問每位患者目前的身體情況,進行生命體徵檢查,並根據體徵情況調整呼吸機參數,尤其對幾名極危重病人我們更加給予重點關注。

病房裏有一位生命垂危的患者,昨天剛給她上了ECMO,ECMO是一種用於協助重症心肺衰竭患者進行體外呼吸迴圈的急救設備,也常被稱之為人工肺或膜肺。查房時,我對這個病人特別關注,雖然作為一名臨床醫生可能目睹過眾多的生死,但每次看到患者在生命的垂死邊緣努力掙扎,我們那時就會極度地希望自己化身為神,能消除一切疾病,恢復生命健康。查房時發現ECMO運轉正常,患者生命體徵穩定,希望她能挺過去!

病房裏還有一位本來也是我們的白衣戰士,他第一時間時刻奮戰在救治一線,最後還是不幸被感染了,幸運的是治療還是成功的,根據體徵他今天能夠脫機恢復自主呼吸了,今天準備轉到輕病房。看著病人的好轉,我的內心是釋然的,希望越來越多的病人能轉危為安。

查房結束,開好醫囑寫好病史,然後開始電話與病人家屬溝通。因為這裡是隔離病房,家屬見不到病人,他們必然焦急擔憂,對此,我們每天多了一個重要的工作,就是電話連線隔離病房外的家屬,把病人目前的狀況逐一告知家屬,溝通病情。我們的付出贏得了家屬的感謝,電話線那頭總會聽到家屬對我們的感謝與關愛:“謝謝你們的照顧。”“你們辛苦了!”“你們也要保重”……患者及家屬的感謝,就像一股暖流涌入我們的心田,給我們溫暖和勇氣,讓我們一起加油!

不知不覺中已臨近下班點,接班的戰友已早早等在了接班室。回賓館的路上,突然感覺肚子餓了,這時我才想起來忙著忙著午飯也忘了,我想這大概是醫生的“通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