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太原1月16日訊 (記者 李培剛)“呂梁山區有26個縣屬於黃河多沙粗沙區,是造成黃河下游平原區河道淤積抬高的主要原因。”在山西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召開期間,山西省政協委員、山西省水利廳副總工程師薛金平接受中國網(《議庫》APP平臺)記者採訪時説。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座談會上指出,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黃河中游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治理。
山西省政協委員、山西省水利廳副總工程師薛金平 中國網記者李培剛/攝
據了解,山西省位於黃河流域中游、黃土高原東部,水資源短缺,水土流失嚴重,是黃河泥沙的主要來源區。山西省水資源總量123.8億立方米,每人平均水資源佔有量320立方米,僅為全國每人平均的16%、黃河流域每人平均的80%。全山西省水土流失面積10.8萬平方公里,佔國土面積的69%。
薛金平介紹,建國70年來,歷屆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水土流失治理,特別是上世紀80年代以來通過“四荒”拍賣、戶包小流域治理等,取得了顯著成效,近年來我省向黃河的輸沙量減少了80%。但目前仍有水土流失面積6萬平方公里,特別是沿黃邊山貧困地區,水土流失強度很高,治理任務依然艱巨。
為此,薛金平建議:
山西省要科學配置水資源,合理規劃城市規模和産業結構。認真落實《國家節水行動山西實施方案》,按照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産的原則,合理規劃人口、城市和産業發展,堅決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倒逼發展規模、發展結構、發展佈局優化,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承載能力相協調。
合理利用黃河水,支撐山西省經濟社會發展用水需求。國家分配山西省黃河水耗水指標43.1億立方米,其中黃河干流28億立方米,目前年用水量不足一半,還有很大的開發利用潛力。在抓好節約用水的前提下,合理利用黃河水是解決我省缺水的主要措施。
加強水土流失治理,促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的理念,遵循自然規律,因地制宜,統籌水土流失治理與水資源保護。因地制宜,在山西大力建設旱作梯田。依據山西省水資源稟賦條件,將耕地灌溉率控制在40%左右,合理佈局旱作梯田建設規模,在條件適宜的區域大力建設旱作梯田,可有效減少坡耕地水土流失,改善農業生産條件,增加山區農民收入,促進脫貧致富。對25度以上陡坡地則要嚴格實施退耕還林還草,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放寬到15度以上。實行科學規劃,精準實施淤地壩工程建設。淤地壩可有效攔蓄泥沙,增加溝壩地,提高農業生産能力,增加當地農民收入,特別是在呂梁山集中連片貧困地區脫貧致富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要以呂梁山區為重點,進一步加強科學規劃,合理佈局、精準建設淤地壩。通過創新機制,兩手發力,積極爭取國家財政資金,探索淤地壩形成的基本農田佔補平衡,吸引社會資金參與建設。
薛金平還建議準治理水土流失,關鍵還在保護,要充分發揮自然恢復能力。山西省年降水量508.8毫米,具備生態自然恢復條件。要充分發揮生態自然恢復能力,積極探索在人口密度相對較低、降雨條件適宜、人為活動干擾較少的區域,採取封禁保護等措施,加快生態系統自然恢復。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