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由陜西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辦的省政協第五次人口資源環境發展態勢分析會如期舉行,聚焦陜西省治污降霾與清潔能源開發利用情況分析研討。
會上,陜西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生態環境廳、中石油煤層氣有限公司等省級部門和相關企業負責人與委員深入分析我省治污降霾和清潔能源開發利用情況,並提出了若干政策性建議。
陜西省政協人資環委從2015年起,連續五年召開人口資源環境發展態勢分析會,每年確定一個主題,邀請政協委員、專家學者與相關部門進行互動交流,建言資政。值得注意的是,每年召開一次的態勢分析會創造了一種人民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的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政協工作領域。
陜西省政協主席韓勇對這一履職形式給予充分肯定,“這種創新的協商形式已經成為省政協專題協商、議政協商的一個有效平臺,為推進協商民主制度化進行了有益探索,效果很好,得到了全國政協的充分肯定”。
會議當天還特別邀請了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大氣環境首席科學家柴發合和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韓文科兩位專家,分別就“汾渭平原治污降霾重點、難點及政策支援”“我國清潔能源開發利用現狀及未來發展”作了專題報告。
據柴發合介紹,2020年是《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收官之年,當前大氣污染防治攻堅處於關鍵時期。目前,PM2.5仍然是“心肺之患”,空氣品質改善任重道遠,採暖期重點防控重污染過程調控是關鍵。此外,隨著臭氧污染程度不斷攀升,導致全國優良天數比例損失8.2個百分點,同比增加2.6個百分點。
“以西安為代表的關中地區PM2.5濃度下降明顯,但臭氧的污染程度卻在加深。”為此柴發合建議,要加強頂層設計、夯實職責,對治污任務拉條挂賬,倒排工期,逐一銷號;要調整結構、優化佈局,淘汰落後産能、化解過剩産能、整頓“散亂污”企業等;要建立清單,摸清底數,對污染源控制和排放狀況進行分級分類;要確定污染來源,一企一策、綜合治理、智慧監控,強化監管、精準施策。
一直以來,散煤污染治理工作都是打贏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舉措。如何加快陜西省關中地區散煤治理?陜西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蘇園林表示,陜西省將開展散煤治理工作第二輪督導,重點督導年度散煤治理任務完成情況、清潔取暖各項工作落實情況、群眾溫暖過冬情況等;加大對生産銷售劣質散煤行為的打擊力度,嚴把省外煤炭流入關、民用煤生産品質關,加強散煤流通領域監管;開展農村生物質成型燃料加工試點,建立高效環保清潔取暖産品目錄,推廣清潔能源爐具裝置;推進農村住房建築節能改造,加強農村生産性燃煤污染治理。
陜西省生態環境廳大氣辦主任姚曉軍在談到陜西省藍天保衛戰面臨的困難時説,陜西省産業結構和能源結構長期偏重,粗鋼、水泥、玻璃等高耗能産品增長水準高於全國平均水準,第二産業比重高於全國9.0個百分點,重工業比重高達81%,煤炭佔一次能源的比重高於全國8.2個百分點,萬元GDP能耗高於全國11%,導致關中地區單位國土面積污染物排放量是全國平均水準的3.8倍左右,污染物排放遠超環境承載力。
國網陜西省電力公司副總經理周軍義認為,要從根本上治理霧霾、保護生態環境,就必須推動陜西能源“消費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推進電能替代,開展以電代煤、以電代油、以電代氣,改變家庭用能方式,城鄉同步治理散煤,減少燃油排放,全面提高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促進綠色能源消費。
自2008年“氣化陜西”工程實施以來,陜西省107個縣區已全部實現了通氣點火。目前,全省共有城鎮燃氣企業120家,形成了國有、民營及外資共同參與城鎮燃氣建設和運營的多元化、市場化行業發展格局。
但隨著“氣化”的普及,“氣荒”問題又開始逐漸增多。陜西省政協委員、陜西美能清潔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晏立群建議,要爭取上游氣源計劃指標向我省傾斜,及時啟動上下游價格聯動機制,確保城燃企業正常運營;加強行業監管力度,出臺競爭中性的文件政策,維護良好的經營秩序。
三個小時的會議,議題集中、觀點鮮明,既肯定了陜西省治污降霾和生態保護的成效,又指出了當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對策建議。
陜西省政協副主席李冬玉指出,人資環委要認真梳理,歸納總結,根據發展態勢分析會討論情況,形成專題報告報送省委、省政府。各級各部門要主動服務,大力支援企業創新發展,抓緊制訂煤炭高效清潔利用項目推進計劃,加大科研攻關和成果轉化力度,加快清潔能源利用項目産業化進程,助推關中地區城鄉居民煤改氣進程,為陜西省治污降霾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