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起看病就醫,相信每個人都有不少想要吐槽的話,哪家醫院服務好、怎樣快速掛號、基層首診如何提升吸引力……資訊化的飛速發展和人民群眾的多樣化需求,為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健全醫療衛生服務保障體系成為長期以來全社會關注的民生熱點。
11月25日,北京市政協圍繞“完善預約診療,改善院前醫療急救服務,健全醫療衛生服務保障體系”召開議政性主席會議,這也是北京市政協2019年協商工作計劃和工作要點之一。
市政協對這件民生大事給予了高度重視和充分準備。今年4月至11月,在副主席牛青山、燕瑛的直接領導下,教文衛體委員會牽頭組建調研組,共分為1個總課題組、2個分課題組、8個課題小組開展相關調研活動25次,參與的調研組成員達308人次,收集調查問卷2717份並形成4萬餘字的問卷分析報告。
調研民生大事,首先要聽民聲,這是人民政協面向社會傳播共識的有效途徑。此次主席會之前,市政協于9月20日召開市民懇談會,邀請西城區、海澱區、豐台區的10位市民代表和區政協委員結合親身經歷,與市政協委員暢談。大家的共識是,隨著醫院資訊化、智慧化水準的不斷提升,掛號方式更加多樣,看病就醫也更加便捷,這是值得肯定的進步之處。
同時,為了讓廣大群眾都能參與討論,市政協與人民政協報社“有事漫商量”微信公眾號合作推送漫畫文章,用通俗易懂的“嘮家常”方式,幫助廣大市民、網友理解並支援北京市醫療衛生服務工作。
除了市民懇談會、問卷調查、訪談調查、比較研究等形式,市政協還採用“跟車調查”的方式,即由調研組成員連續在120急救車上跟車三天,直觀記錄一手資料,通過照片、日記等形式將急救工作的艱辛、急救人員承受的巨大壓力、現場種種狀況等資訊及時與調研組成員交流,這個過程在當天會議播放的視頻短片中得到“情景再現”。可以説,“跟車調查”成為今年北京市政協探索提高調研品質上的一大創新亮點。
投入如此之大的精力,還源於預約診療和院前急救是專業性極強的課題。為了讓委員們能精準發現問題、準確提出建議,每個調研組都明確了預約診療、院前急救的調研目的和重點,搭建多種協商平臺,與政府部門、醫院、急救機構、一線醫務人員進行深入交流。在會議現場,記者看到了8個課題小組分別提出的調研建議,且各有側重——比如,第1、4、7小組關注預約診療方面,第3、8小組關注院前醫療急救方面,其他小組則從兩個方面提出建議……在此基礎上,形成最終的總課題報告。
翻閱這份報告,裏面不僅介紹了調研中的主要做法、委員共識,還有圍繞議題提出的9個問題、21條建議,條條直指關鍵環節。委員們建議,在預約診療方面要完善全市預約掛號平臺,研究安排更加科學合理的預約週期和放號時間,進一步優化就診流程,縮短患者候診時間,加快推進“無卡就醫”,改造提升預約診療系統,支援患者用手機線上移動繳費並報銷醫保;在院前急救方面要強化頂層設計,加快整合120、999,健全全市院前急救網路,加強急救人才專職隊伍建設,打造“網際網路+”院前急救,開發具備定位等功能的院前急救APP,增加急救指導功能,並提供附近AED等急救設備位置……
委員們關注的問題得到了市衛健委主任雷海潮的回應,他表示,下一步北京將持續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還將會同醫保部門探索研究醫保患者門診費用支付流程的優化路徑,實現預約診療全流程移動支付。在院前急救方面,計劃用3年時間,建設統一規劃佈局、統一指揮調度、統一服務規範、統一監督管理、統一保障標準、統一績效考核的可持續發展的高品質院前醫療急救服務體系,實現平均急救反應時間小于12分鐘,急救呼叫滿足率大於95%,服務滿意率大於98%。同時還將完善急救體系規劃,加快急救站點建設,年底前將出臺專項規劃,全市每個鄉鎮(街道)至少設1個急救工作站……
雖然此次會議只有3個多小時,但縱觀調研全過程卻遠遠不止這點時間。大家的建議得到了參會的北京市副市長盧彥的高度認可,他提醒現場工作人員要認真記錄下帶回去參考研究。老百姓對高品質醫療衛生服務的嚮往,正在一步步實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