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諾獎背後的企業家朱拉伊 最想讓青蒿素和中醫服務世界

發佈時間: 2019-11-29 15:18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張寧銳 盧佳靜 | 責任編輯: 盧佳靜

圖為廣東新南方集團總裁朱拉伊。

中國網11月29日訊(記者張寧銳 盧佳靜) “40年前,從鳳凰山下,韓江之濱,前往廣州。學岐黃術,識嘗百草,晨起練體,堂上聽課,樹下習書,漫步校園,挑燈夜讀,且行且悟,學成而歸,懸壺鄉里,不亦樂乎!壯志未酬,再赴羊城,披荊斬棘,書生苦戰,感觸良多。獎善鬥惡,奮勇向前,稍有小成。良師召喚,涼茶出世,青蒿斬獲,呦呦諾獎,健康全球,傳承發揚,仍需努力。今夜非洲,明月當空,感慨萬分,月是故鄉明!”

2018年9月25日,朱拉伊在朋友圈裏寫道。

“赤腳醫生”的“中醫夢”

1974年,朱拉伊高中畢業,在家鄉梅州豐順縣當了4年的“赤腳醫生”。1978,全國恢復高考的第二年,朱拉伊考上了廣州中醫學院,也就是現在的廣州中醫藥大學。畢業後,他再度回到家鄉縣衛生院行醫8年。

“醫者仁心,醫好一個人比賺一百萬還開心。”朱拉伊一直有一個“中醫夢”。

一度,中國醫療行業輕中醫重西醫。朱拉伊覺著,普及中醫藥需要行業內外的共同推動。1991年他下海經商,創辦廣東新南方集團有限公司。從商30年來,集團業務涵蓋了房地産、能源、科技、環保等眾多領域,可他從來沒有忘記自己的“老本行”。

“中醫是中國人在幾千年的文明發展歷程中,在長期的實踐中去發現、挖掘出來的,為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朱拉伊認為,“中醫不僅僅是醫學,更是哲學、文學、歷史學。它是一種很深邃的智慧。”30年來,他也將中醫學的智慧應用到自己企業的管理中。

“1994年成立新南方,1996年我寫下了新南方的宗旨:為祖國繁榮富強、為人類的進步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朱拉伊説,辦企業不是純粹為了賺錢,賺錢是為社會做出貢獻後得到的。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是第一位的,賺錢是第二位的。商人是逐利而行,企業家不能見利忘義。

圖為廣東新南方青蒿藥業廠區。

因中醫情懷結緣青蒿素

2015年10月5日,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獲諾貝爾醫學獎,以青蒿素獻禮世界。自此,青蒿素治療瘧疾不斷走進公眾視野。相比于“屠呦呦”“青蒿素”“諾獎”這些響亮的名字,朱拉伊和青蒿素藥物研發、生産團隊的故事卻鮮為人知。

瘧疾,與艾滋病、肺結核一起並稱為全球三大傳染病,迄今為止,仍然是世界上主要的公共衛生問題。上世紀60 年代,化學藥氯喹是“王牌”的抗瘧藥,但毒性及其副作用比較大。後來,瘧疾的致病源頭惡性瘧原蟲對氯喹産生了耐藥性,瘧疾大範圍肆虐。

70年代,屠呦呦受到東晉葛洪《肘後備急方·治寒熱諸瘧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這句話啟發,提出用乙醚低溫提取青蒿有效成分,並報告了青蒿提取物的抗瘧效果。青蒿素被發現之後,中醫藥科研界展開了攻關行動,作為“523”項目參與者的廣州中醫藥大學李國橋教授,也一頭扎進對青蒿素復方的研製開發中。

2003 年,李國橋的青蒿素復方科研項目因資金問題被迫中斷。李國橋的學生——新南方集團總裁朱拉伊得知後,為李國橋的項目投入了第一筆資金 6000 萬元。自此,廣東新南方集團與青蒿素抗瘧行動開始了“馬拉松式長跑”。經歷10餘年的發展,新南方集團的健康産業不僅研發青蒿藥物應用於瘧疾治療,還衍生出青蒿牙膏、沐浴露、熏香等産品,讓青蒿走入老百姓的康養生活中。

2006年12月,在朱拉伊的推動下,一塊刻有“青蒿治瘧之源”的紀念碑被立在了廣東惠州羅浮山,這個傳説是葛洪當年採藥的地方。從立碑初期無人問津,到現在越來越多的遊客慕名而至,石碑似乎也成為了這十多年來青蒿素地位改變的一個縮影。

2015年,當青蒿素問鼎諾獎之際,李國橋、朱拉伊和很多投身青蒿素藥物研發和生産的專家、工人、銷售人員也為之歡欣鼓舞,他們都是站在諾獎背後奮鬥的人。

圖為專家在青蒿素前合影。

“廣東抗瘧模式”為世界提供中國方案

瘧疾是非洲島國葛摩發病率和死亡率的首要原因。據葛摩官方統計,2006年時,該國 80 萬人中瘧疾病例達到10.8萬例。在葛摩莫埃利島,父母一般都要等到孩子5歲以後才給他們取名字,因為很多孩子活不過 5 歲。

2004年,為支援青蒿素復方研發和抗瘧藥品生産,新南方集團開始在廣東梅州豐順直接投資3.1 億、動態投資15億,創辦了廣東新南方青蒿藥業有限公司,建成了包括青蒿資源研究、南藥種植、中藥飲片、化學原料藥和製劑生産的完整青蒿産業鏈。同年,雙方合作研製的第四代青蒿素復方——青蒿素哌喹片(中文名:粵特快;英文名:Artequick)成功問世。

2007 年,在外交部、商務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及廣東省人民政府的支援下,由廣東新南方主導推廣的“青蒿素復方快速滅瘧項目”(FEMSE)在葛摩莫埃利島啟動,短短 3 個月就使瘧疾發病率人群帶蟲率降低了 95%。這裡因此成為“廣東抗瘧模式”實踐的第一站。

隨後在葛摩全境,項目組通過與政府機構合作,建立了國家、省區、村落三級抗瘧機構,完善疫情資訊系統,推動全民服藥的治療方案。項目實施以來,中方派出瘧疾防治人員36名,累計培訓當地專業瘧疾防疫人員236名,村組抗瘧疾工作者近4000名,無償提供抗瘧藥317 萬人份,到2014 年葛摩全境發病人數減少了98%,這個備受瘧疾折磨上千年的島國基本擺脫了瘧疾噩夢。

圖為參觀青蒿藥業期間,朱拉伊(右一)向中國網記者介紹情況。

青蒿素藥物治療瘧疾有何獨到之處?

瘧原蟲對早期的“王牌”抗瘧藥氯喹産生了耐藥性,青蒿素是否會重蹈覆轍?對此,朱拉伊表示,“青蒿素復方快速清除瘧疾項目”可以有效預防耐藥性的産生。“我們在葛摩、巴新等國家的項目實施證明,三輪全民服藥後就基本控制了當地瘧疾的流行。像葛摩的兩個島已經沒有原發病例了,就不存在耐藥性的問題。”朱拉伊繼續介紹,“青蒿素復方——粵特快在20多個瘧疾流行的非洲國家銷售,我們廣東抗瘧團隊長期在非洲國家使用復方青蒿素治療,防治率達90%以上,尚未發現抗藥性。”

朱拉伊介紹,這種復方藥及其治療方案有其創新性。一是中西藥結合,將青蒿素與哌喹的抗瘧疾有效成分結合起來,開發出新一代抗瘧疾藥,解決了因單一成分引起瘧疾原蟲與蚊蟲等傳播媒介耐藥性的問題。二是運用中醫理論中“標本兼治”的理論,改變傳統的從消滅蚊蟲防止疾病傳播的思路,從人體身上徹底清除瘧疾原蟲,從源頭上進行根治。三是秉承中醫中“治未病”的理念,充分借鑒中國政治體制中社會動員的高效性,對特定區域內的人群進行三輪全民服用青蒿素哌喹片,徹底清除人體中的瘧疾原蟲。

2006 年,國家藥監局為其頒發了一類新藥證書,並予以國家專利保護。2009 年被列為我國防治惡性瘧的基本用藥。2010年,商務部將其列為我國援非的抗瘧藥品。該藥已經取得了40個國家的專利授權,獲准在尼日利亞、坦尚尼亞、 肯亞、甘比亞、塞內加爾等20 多個瘧疾流行的非洲國家上市銷售,並成為柬埔寨、印尼等國防軍指定的抗瘧用藥。

圖為出口非洲青蒿藥物包裝環節。

抗瘧藥走出國門並非坦途

瘧疾流行的地區大多經濟欠發達,真正患有瘧疾的人群購買力十分有限,因此來自世界衛生組織、政府、慈善機構等大型組織採購所組成的公立市場份額佔據80%以上,自由市場交易量則十分有限。而公立市場長期被歐美發達國家的藥企所佔據,發展中國家的創新藥品幾乎被隔絕在外。據了解,進入公立市場必須經過 WHO 預認證、WHO 藥品認證和 GMP 認證三道關卡,其中,預認證要求發達國家的原創藥和發展中國家的仿製藥才能申請,青蒿素哌喹片作為發展中國家的原創藥,不符合申請條件。

然而,葛摩治虐成效震驚了世界。2015年一直對中國抗瘧模式持質疑態度的世衛組織自行嘗試了新的實驗——他們在西非內陸國家獅子山模倣“廣東抗瘧模式”,針對300萬人進行了全民服藥抗瘧治療。8個月後,儘管服藥率僅八成,但瘧疾發病率奇跡般地下降了近 80%,這一成效世衛組織靠多年滅蚊的方法也無法達到。在療效面前,世界衛生組織認可了“廣東抗瘧模式”。此後,世界衛生組織瘧疾專家委員會分別於2015年5月和2016年11月組織專家赴葛摩現場評估了中國清除瘧疾方案,認可該策略可向全球島嶼國家推薦。

2015 年、2017 年世界衛生組織邀請了廣州中醫藥大學抗瘧團隊專家赴瑞士日內瓦對全民服藥進行主題研討,葛摩項目的經驗成果為世界衛生組織先後制訂了關於全民服藥的指南手冊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同時,青蒿素復方全民服藥策略已經逐漸被WHO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接受,多哥、馬拉維、肯亞、甘比亞、巴布亞紐幾內亞等瘧疾流行國家均希望青蒿素復方快速清除瘧疾技術能幫助解決瘧疾的威脅。

圖為醫藥專家和記者在青蒿藥業-青蒿文化展廳前合影。

“我們不是在全球賣藥,我們是在治病。”

“青蒿素是中國上個世紀最偉大的發現之一。雖然我知道它在中國已沒有市場,但這並不代表它就沒有價值。這樣的項目不繼續做下去太可惜了。”回憶起當初投資6000萬支援研發的初衷,朱拉伊説道。瘧疾在中國基本已經被清除,抗瘧藥物主要應用於有瘧疾的發展中國家。“許多有瘧疾的國家需要這個藥,從這個角度説,中國的抗瘧方案和抗瘧行動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張的重要實踐。”

直至目前,新南方在青蒿研究方面動態投入約40億元,而這些資金的來源主要依靠其他産業收入。朱拉伊認為,“做醫藥産業不可能會有暴利,但你會做很多有意義的事情”,新南方現在推廣的青蒿素項目,有公益性質。“我們不是在全球賣藥,我們是在治病。當青蒿素項目完成清除瘧疾的使命後,我們還可以用青蒿素做其他的事,比如抗癌,比如用於老百姓的康養生活。”

當然,“只有情懷沒有資金也是不行的”,朱拉伊也希望國家能夠出臺些政策,在資金或稅費優惠方面上能夠給予走出去的企業支援,僅靠一兩家企業的行為在這件事上難以為繼。

2018年12月18日,朱拉伊在朋友圈寫道:今年入學四十週年,見證了我國四十年改革開放的歷程,也有幸參與其中。從韓江走到珠江,經受了風雨的洗禮。今天站在大西洋岸邊,回看四十年,世事浮沉,悟出一些道理,守道者升成,失道者沉敗。四十年初心不改,責任、禮節、謙卑、善心、坦誠、堅持,得到很多朋友的關心支援,一路同行,今天終能有所作為。望著大海,心中充滿信心,期待書寫明天更加美好的詩篇!

推薦閱讀:尼日利亞廣東經濟貿易合作區慶祝運營十週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