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瑰寶,做好中醫藥文化的傳承人——訪全國人大代表司富春

發佈時間: 2019-11-11 13:55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盧佳靜 裴雨莉 | 責任編輯: 盧佳靜

中國網北京11月11日訊(記者盧佳靜 實習記者裴雨莉)  健康是民之大事、國之大計。今年,國務院印發《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國家層面成立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併發布《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其中明確表示發揮中醫藥特色助力全民健康水準提升。那麼中醫藥的特色該如何發揮?中醫藥在服務中國人民健康的同時如何惠及世界人民?對此,中國網政協頻道(議庫平臺)記者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河南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司富春。

中國網記者:我們了解到,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開始注重養生,但是對中醫藥的了解卻並不多,您怎麼看中醫藥知識科普現狀?

司富春: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醫學模式的轉變和健康觀念的變化,人們越來越重視養生,對中醫藥健康養生知識充滿了濃厚的興趣和求知的渴望,多種形式的中醫藥知識科普宣傳和中醫藥科普活動進入人們的生活。但對中醫藥認知水準有限、信任程度不高。

國內有關中醫藥科普的內容主要為具體的疾病治療和養生保健方法,缺少對中醫基本理論、中醫藥文化、中醫哲學、中醫典故及趣聞、中藥材等內容的宣傳;現有各種渠道的中醫藥科普知識與群眾需求存在較大差異,對中醫養生保健的科普宣傳不規範,缺乏科學性和專業性。

因此,對於中醫科普工作,一是要加強中醫藥知識科普宣傳,提高人們的認知水準和信任度,要創新中醫科普宣傳方式。不僅要在內容上追求科學性與實效性,貼近廣大群眾對中醫藥的真實需求,更要拓展傳播渠道,使人們更加便捷的獲取可靠的中醫科普資訊。既要發揮好電視、廣播、報刊雜誌等傳統媒體的優勢,又要利用微信、微網志等網路新媒體,建立網路科普平臺,傳播中醫藥文化、中醫基礎理論知識、中醫哲學思維等。

二是要充分調動中醫藥專家、科普工作者、大學生等各界人士參加中醫藥科普建設的積極性,發揮專業特長,走進機關、學校、企業、社區、鄉村和家庭,推廣普及中醫養生保健知識和易於掌握的理療、推拿等中醫養生保健技術與方法,使中醫藥知識理念貫穿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提高健康素養。

三是加強中醫藥科普宣傳的規範化管理,以零容忍態度嚴厲打擊借中醫藥之名的虛假知識宣傳和違法違規行為,由官方建立信度較高的專業化中醫科普知識傳播平臺,更好地向群眾傳播科學、準確、權威的中醫藥文化科普知識。

中國網記者:習近平總書記説,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的鑰匙。您怎麼理解?另外,對於中醫藥的傳承創新您有何建議?

司富春: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不僅充分肯定了中醫藥所具有的科學學術地位,而且還是中國古代科學寶庫中珍貴的寶物。中醫藥學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明確了中醫藥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戰略地位,將中醫藥比喻為鑰匙,提示了中醫藥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中醫藥將在實現中華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發揮關鍵性作用。

傳承中醫藥學,不僅是傳承中醫藥學術思想、知識、經驗、技術,還要傳承中醫藥文化、中醫藥思維。一方面通過傳統的師承教育、建立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等,挖掘名老中醫學術經驗,傳承學術思想,培養中醫思維;另一方面應利用現代科技、網路、大數據等技術系統地整理、歸納、總結名老中醫的學術思想及臨證經驗,推進中醫傳承工作向縱深發展。推動中醫藥創新、與時俱進,要將中醫藥原創思維、原創經驗,結合現代科學技術,産出符合人們需求的原創成果。

中國網記者:從畫好中國同心圓角度,您認為中醫藥和中醫藥文化對中國人來説,最大的價值是什麼?

司富春:中醫藥文化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典型代表,凝結了幾千年中華民族的智慧,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是多方面的、全方位的。

中醫最大的價值是療效,能治好疑難雜症,能解決某些西醫解決不了的難題。我認為中醫藥和中醫藥文化的最大價值是對健康中國建設的貢獻。中醫藥是獨特的衛生資源,在推動健康中國建設中,通過發揮中醫優勢彌補西醫短板,構建中西醫融合發展的醫學模式,讓中國人享有更好的診療服務。

中醫藥學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中醫藥文化不僅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而且是中華優秀生命哲學、生命科學的傑出代表。中醫藥學根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沃土,以陰陽平衡的生命觀、陰陽失調的疾病觀與陰陽調和的治療觀,反映了中華文化“陰陽中和”的核心價值;中醫藥學“治未病”“存正氣”的預防保健思想,體現了中華文化防患于未然的危機意識;中醫藥學“大醫精誠”“醫乃仁術”的醫德思想,體現了中華文化仁愛慈善的道德倫理。

通過深入開展中醫藥文化科普宣傳,推進中醫藥文化進校園、進社區、進家庭、中醫中藥中國行等活動,把中醫藥的文化精髓傳播開來,樹立中醫藥健康理念,養成中醫藥健康生活習慣,提高中醫藥健康素養,讓中醫藥更好的為中國人的健康服務。

中國網記者:2008年中醫按摩保健服務登上奧運會舞臺;2015年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獲諾貝爾醫學獎,中醫藥“響亮”世界;2016年裏約奧運會美國游泳名將菲爾普斯再一次將中醫帶上了“熱搜榜”。那麼,中醫藥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些什麼?

司富春:當前文化背景差異、法律障礙和貿易壁壘、缺乏中醫藥國際標準規範是中醫藥走出去面臨的重要問題。要加強中醫藥文化傳播,可採取“以技弘道”的方式克服文化差異,如以中醫藥的針灸、推拿、養生保健技術,採用醫養結合的方式幫助當地居民解決健康問題,便於當地居民了解中醫藥。

要充分利用國際前沿先進技術,加強中醫藥國際科技合作,産出創新研究成果;要加快制定中醫藥技術標準規範,包括常見病的診療指南及常用技術操作規範;制定中藥材品質控制、臨床療效評價等國際標準,通過標準的制定與實施,推動中醫藥研發、生産、服務貿易規範化發展,加快推進中醫藥走出去、融進去。

在中醫藥産品貿易和企業海外市場發展中,應注重與知名跨國公司合作,或與本地企業形成優勢互補的重組結構,利用知名跨國公司的品牌、信譽、市場等優勢,提高産品國際競爭力。

中國網記者:“一帶一路”為中醫藥發展提供了機遇,中醫藥該如何借力發展併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人民服務呢?

司富春:“一帶一路”為共建國家優勢互補、開放發展開啟了新的機遇之窗,是國際合作的新平臺。中醫藥兩千多年前就是古絲綢之路商貿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有中醫藥或是傳統醫藥的使用歷史,具有一定的群眾基礎,借“一帶一路”東風,中醫藥可以與共建國家合作發展中醫醫療、教育、服務貿易傳播中醫藥文化。

通過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建立和諧的關係,充分發揮在中醫藥領域的專業優勢、人才優勢和資源優勢,通過開設海外中醫中心,將中醫藥針灸推拿按摩等特色診療技術、方法傳播到國外,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人民健康服務。

通過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國際知名科研機構、知名企業、著名大學等開展科技合作,開展中醫藥在防治重大疾病和疑難雜症等項目的聯合攻關研究,將解決醫學難題,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通過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開展中醫藥服務貿易合作,建設中醫藥國際化交流平臺,連通國內中醫藥企業、醫院和“一帶一路”國家企業、醫院開展全方位合作,發揮中醫藥“治未病”預防保健的優勢特色;大力發展中醫健康服務業,形成健康産業鏈,推動各國醫藥經濟發展,打造地區醫藥經濟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