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1月1日電 (張舵 李晗雪)“在我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的30年中,我認為,中國的精準扶貧是一個能消除偏見並改變人們對中國認知的強有力的故事。”美國庫恩基金會主席羅伯特·勞倫斯·庫恩1日在北京説。
11月1日,美國庫恩基金會主席羅伯特·勞倫斯·庫恩在“中華文明與中國道路”學術論壇作開幕致辭。中新社記者 張興龍 攝
當日,由中華文化學院(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和美國庫恩基金會聯合主辦的“中華文明與中國道路”學術論壇舉行。庫恩在論壇上作題為“思考中國的70年(和我的30年)”開幕致辭,並提出上述觀點。
作為投資銀行家和中國問題專家,庫恩自1989年起關注中國改革開放,致力於向世界介紹真實的中國。他著有《中國30年:人類社會的一次偉大變遷》《他改變了中國:江澤民傳》等作品,並於2018年獲“中國改革友誼獎章”。
今年,庫恩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慶祝活動。在此期間回顧中國30多年來取得的變化,他認為,六點驅動因素促成了歷史性成功:中國人民的艱苦奮鬥;保持了政治穩定和發展戰略高效實施的中國共産黨的執政;改革開放;涵蓋短、中、長期目標的發展規劃;推出某項新制度前先進行實驗的思維方式;一些項目和政策在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則及時承認並調整、修正。
“我試著講述一個真實的中國。”庫恩説,中國有一個不得不提卻又被國際甚至國內低估的成就——扶貧。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增長使7億中國人擺脫了貧困,這是人類歷史上的成功案例。不過,中國還有約1億極端貧困人口,由於地理隔絕、教育不足等因素,生存狀況難以隨著中國經濟增長自然改善。
中共十八大以來,對扶貧工作的重視程度進一步加強。庫恩分析認為,目前,中國有五種扶貧方式:産業扶貧,即創立可持續發展的微型企業;易地搬遷,即將人們從偏遠地區轉移;教育和培訓;為生活在環境脆弱地區的人們提供生態補償;以及社會保障、醫療補貼和對無勞動能力的人直接給予補助。
他注意到,省、市、縣、鄉、村五級地方黨委書記協調一致抓扶貧。為保證每個貧困家庭都得到幫助,各村都有專職官員負責精準扶貧。為確保扶貧效果,還會定期地、隨機地進行第三方評估。
今年7月,庫恩拍攝了一部從外國人視角解讀中國“精準扶貧”的紀錄片,並在美國公共電視網加州電視臺播出。
在論壇期間接受媒體採訪時,庫恩表示,中國成功的經濟發展和在非洲發展中國家展開的醫療、教育支援等舉措,都在提升中國軟實力。隨著中國與國際社會聯繫更緊密、世界更關注中國,中國的國際形象十分重要。
他建議,中國應對西方媒體有更多了解,也可以更自信地應對某些輿論事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