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2日,“中國共産黨對中華文明的繼承與弘揚”學術研討會在中央社會主義學院(中華文化學院)舉行。研討會由中央社院統一戰線高端智庫主辦,中華文化學院中華文明研究中心承辦。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貝淡寧、教授孔新峰,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潘維,北京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章永樂、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秘書長助理謝茂松、北京大學經典與文明研究中心秘書長戴熙寧、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助理教授汪沛、世界孔子後裔聯誼會副會長孔眾等學者參會研討。
貝淡寧表示,面對新的世界秩序,中國共産黨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説明中國共産黨既為中國人民服務,也對全世界的人民有責任。
潘維認為,儒家以小康社會為基礎,以實現大同社會為理想,意識形態統一于儒家經典;中國共産黨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基礎,以實現共産主義為理想,意識形態統一于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與中華文明是相通的,中國共産黨成功地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謝茂松認為,中國政黨制度的某些特點,與儒家傳統的士大夫集團執政有相通之處。中華文明具有強大的包容性和開放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過程,就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過程。
章永樂提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決定了近代中國必然要對傳統文化進行批判和反思。但中華文明從來沒有發生徹底的斷裂。馬克思主義為中國革命提供了全新的方法論,但與中華文明也是水乳交融的。
孔新峰認為,文化自信是“四個自信”的基礎。中國共産黨強調文化自信,就是對中華文明的繼承和弘揚,是政治成熟的體現。
汪沛認為,在經歷了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的雙重洗禮後,中國在面對現代性的複雜局面時,應該著重思考哪些傳統文化是值得塑造和弘揚的。
戴熙寧認為,中美貿易摩擦背後主要是中國對西方引導的世界經濟秩序的衝擊,但也確實有文明的差異。西方的社會秩序是以持續的經濟增長為前提的,而中國傳統則主要是以一種文化形態來維繫社會秩序。
孔眾認為,傳統文化只有與時俱進才有存在的價值。中國共産黨一直具有先進性、包容性、開放性和創造性,始終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推動中華文明與時俱進向前發展。
作者:陳雪逸,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統一戰線高端智庫駐站專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