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通財通民心通 廣東省政協專題協商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及城鎮連接線建設
“今天政協專題協商會的選題很好,非常精準,在全省上下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和支援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的大背景下,意義重大。”10月22日,在廣東省政協召開的“優化我省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及城鎮連接線建設”專題協商會上,廣東省副省長陳良賢對委員們提出建議給予肯定。
協商會議前,省政協成立調研組,先後赴梅州、揭陽、羅定、信宜、陽春、惠州、汕尾等市、縣(市)實地調研,並與省交通運輸廳、省交通集團進行座談,聽取情況介紹。
“我們到基層調研,沿途的各市縣區都覺得這個問題十分迫切。通過互通立交和城鎮連接線這個小切口,解決交通建設的瓶頸問題,抓到了關鍵處。”帶領調研組的省政協副主席鄧海光感慨道。
規劃先行,謀定而後動
作為優化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及城鎮連接線建設,首先要有一個“高屋建瓴”式的規劃。民盟廣東省委直工委副主任邱灼雄建議,省交通廳、發改委等部門對全省建設項目進行集中梳理。
民建廣東省委會秘書長歐壯喆表示贊同,指出在國家實施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必須重視和考量欠發達地區對高速公路的迫切需求,“在欠發達地區增設出入口以及連接線,從眼下的‘經濟賬’上看來是不划算的。但長遠來看,則是‘路通財通’,欠發達地區應該先通路。”
高水準的規劃要對前瞻性需求有準確把握。
“互通立交和城鎮連接線,要在省級層面成立協調領導小組,解決投資管理的機制問題,實現全省共同規劃一盤棋綜合考量。”九三學社廣東省委會常委王新明認為,要科學統籌自上而下的規劃和自下而上的地方訴求。
農工黨廣東省委會專職副主委劉啟德則建議,要按照整體的需要,一次徵收建設用地,提高沿線人口居住密集城市、城鎮或工業園區的出入口閘道及收費閘口的設立建設標準,提高交通高峰期的通行能力和服務水準。
政企“各就各位”,合力破解資金困局
省政協調研報告中指出,廣東省高速公路項目多屬於企業投資的經營性項目,由於互通立交新改建工程仍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且實施後難以明顯增加經濟效益,以至於高速公路業主缺乏投資意願。再加上粵東西北地區財政基礎薄弱,項目籌資難度較大。
對此,臺盟廣東省委會專職副主委鄭光臺認為,在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的同時,也要發揮市場資源配置的作用,推行“以路養路”政策,通過特許經營權等方式,多渠道籌措資金。
劉啟德建議,明確“加大對粵東西北的支援力度”的支援辦法和比例,根據各地市的不同的區位和財政狀況,制定資金支援比例,同時鼓勵建立合理的投資回報機制。
廣東省工商聯秘書長李漢峰表示:“應進一步放開高速公路建設市場,降低民營資本參與高速公路建設的準入門檻。繼續完善民間資本參與高速公路建設的形式,支援民間資本以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形式來參與建設。營造讓民營企業能夠參與這個項目的營商環境。”
對此,廣東省財政廳副廳長楊朝峰回應道:財政投入和保障的問題,財政廳將會同有關部門,按照規劃,根據項目的性質,多元籌資,做好相關的保障工作。
簡化審批,解決好用地指標問題
“審批程式複雜,週期冗長”也是推進這項工作的一大“攔路虎”。在既有高速公路項目上新建、改擴建互通立交需辦理用地、規劃、環評等多項前期審批。一些建設項目由於當地政府和業主雙方就解決出資、用地指標、用地手續辦理等事宜難以達成一致意見,項目往往“胎死腹中”。
廣東省政協常委、社法委副主任張渝認為,土地問題主要反映在土地指標和用地手續辦理兩方面。建議將近期規劃建設的互通立交、城鎮連接線所有用地指標集中打包,由省裏統籌,根據每年的建設計劃分析或者投資計劃予以調配。省裏定期編制新建互通立交及城鎮連接線的規劃,作為依據,同時結合用地指標和用地政策的完善,簡化互通立交與城鎮連接線用地手續的辦理,妥善解決用地合法性問題。
對此,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余雲州作出了積極回應:將明確對省立項或省授權、委託下放給各地、各地級以上市級的項目、交通基礎設施項目用地,所需要的用地指標由省裏面來解決,不佔用地方的用地指標。
協商的熱度持續,共識不斷增進。
聽取了委員們的務實之策,陳良賢表示將認真採納,做好三項工作:從規劃落實,做好交通強國、“十四五”和大灣區的交通規劃。對於存在的問題和短板,制定詳細的方案,精準施策加以推進落實。積極改革創新,構建可持續發展的投融資的體制機制,“上下聯動形成合力,推動項目儘快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