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歷史“活”起來——記青島市政協創新開展文史工作

發佈時間: 2019-10-21 11:41:37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張正朋

  “紀念青島解放70週年暨人民政協成立70週年圖片展覽”開展,歷時三年編寫的《見證青島解放》系列叢書出版,電視文獻片《見證青島解放》播出,市政協紀念青島解放70週年座談會召開……今年5月以來,青島市政協緊鑼密鼓的活動拉開了紀念青島解放70週年和人民政協成立70週年系列活動的大幕。

  “《見證青島解放》這套書不只是收錄了我父親的故事,更是記錄了一段光榮的歷史,為我們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也讓紅色精神永遠傳承了下去。”近日,“黃安艦”起義人之一劉增厚的兒子劉永祥在市政協紀念青島解放70週年座談會上深情地説,市政協近年來創新開展文史工作所取得的豐碩成果,弘揚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講好中國故事、青島故事和政協故事的具體實踐。

  “為了青島解放,他和其他中共地下工作者,冒著極大的危險,都在所不惜,勿忘過去,珍惜現在。”中共青島地下工作人員林振德的長子林顯君每每回憶起父親的經歷都很感慨。

  在市政協與林顯君取得聯繫時,他已身患絕症,生命僅剩兩個月的時間,留下了口述史的視頻資料後不久,他便與世長辭。前一秒,大家還為已經徵集到的文史資料感到歡欣鼓舞,下一秒,文史資料的提供者就離開了我們,讓人心痛。

  在《見證青島解放》系列叢書收集過程中,“搶救性”徵集幾乎是“家常便飯”,面對這樣的情況,青島市政協採取了“點面結合”“徵集+採訪”相結合的工作模式,盡可能多地蒐集線索、掌握資料。

  青島市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姚永明介紹,從徵集、編輯、審核,到印刷出版,歷時三年,《見證青島解放》叢書以“親歷、親見、親聞”的獨有方式,生動地再現了70年前青島解放過程中發生的重大事件和感人事跡。

  文史資料工作要適應新時代新形勢,必須主動作為,務實創新。近年來,史料徵集工作的重點、對象、範圍等都發生了變化,對文史資料徵集模式提出新的挑戰和新的要求。做傳統的文史書籍還是做有趣的“現代”文史書籍,市政協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其中,《青島改革開放親歷記》(五卷本)就是重要的成果。青島市政協副主席李眾民介紹,這套書改變了以往“一書一徵”的工作模式,建立起面向社會、面向專家學者的常年徵集機制。從徵集、審改到出版僅有短短一年的時間,完成了這部跨越40年230多萬字的宏大題材,其中大部分稿件來自以往十幾年積累的優秀稿件。

  經過反覆的研究、討論,青島市政協不僅想保留下歷史,更想讓歷史“活”起來。拿起手機掃描書裏的二維碼,就可以看到生動的口述史視頻,聽到鮮活的口述史音頻。針對新形勢下網路傳播規律,青島市政協探索文史資料新的傳播途徑,建立了“見證青島解放”微信公眾號,在公眾號連續推出史料,編輯推送文章36篇,視頻20個,點擊量達到2萬餘次。

  青島擁有較為豐富而又獨具特色的紅色文化。如何讓政協文史資料走下“殿堂”、走出“書齋”,更好地服務社會、服務群眾、服務發展,是青島市政協始終在探索的履職突破口。

  深入挖掘、整理青島市地方紅色文化資源,組織開展了“歷史文化遺産保護和文化場館建設”等專題視察,編輯了一系列精品文史書籍……青島市政協為促進紅色文化傳播、推進紅色文化建設、打造城市的紅色名片創造了有利條件,也進一步彰顯了紅色文化的教育功能和德育價值,傳承紅色文化基因,弘揚偉大革命精神。

  “政協文史資料工作更多要做的是銘記歷史、服務當下、謀劃未來的工作。”青島市政協主席楊軍表示,未來,市政協將繼續發掘紅色史跡、革命遺址、先輩遺存,關注和推動相關修繕、開發、保護工作,開展好文獻研究,挖掘、保護、利用好青島紅色文化資源,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和業績為加快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添磚加瓦,為踐行新時代人民政協的新使命身體力行,共同譜寫壯美的青島歷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