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路上的民企步伐

發佈時間: 2019-10-18 09:23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江虹霖

脫貧攻堅路上的民企步伐

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一週年座談會暨“萬企幫萬村”先進民營企業表彰會在京召開

中國網北京10月17日訊(記者 江虹霖)今日是第6個國家扶貧日,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給“萬企幫萬村”行動中受表彰民營企業家重要回信精神,全國工商聯、國務院扶貧辦決定授予北京華博創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99家民營企業全國“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先進民營企業稱號。

會議現場 圖片來源:中華工商網

根據14日在京舉行的全國“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論壇數據,截至2019年6月底,“萬企幫萬村”行動精準幫扶10.27萬個村(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村5.53萬個),産業投入753.71億元,公益投入139.1億元,安置就業66.15萬人,技能培訓94.1萬人。參與“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的民營企業達到8.81萬家。

脫貧攻堅路上,民營企業貢獻了智慧,展現了擔當和作為。今日多位民營企業家分享了他們的幫扶經驗。


企業:傳化集團

分享人:徐冠巨

image.png

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傳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冠巨 圖片來源:中華工商網

成效:把健康扶貧作為主攻方向,從2018年起的3年內,投入2億元,在全國深度貧困地區,為1000個行政村援建1000所“傳化·安心衛生室”,服務150萬人口,幫助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最後一公里”問題。目前,已經援建了740所,服務村民116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8.1萬人。

經驗:“硬體”先行,跟上“軟體”建設,探索健康扶貧新模式

專門組建了近20人的專業隊伍,深入到500多個貧困村進行調研,了解當地需求。

我們在“三區三州”地區、雲貴石漠化地區、羅霄山脈地區、武陵山脈地區和秦巴山區等國家重點扶貧區域的11個貧困縣(市),嚴格推行項目領導責任制、工程建設招標監理制、資助資金專賬管理、第三方機構監管評估等制度,“統一規劃設計、統一標準規範、統一形象標識、統一器材採購、統一評估驗收”,保證了衛生室建設的合規有序,實現了村級衛生室建設全面達標。

啟動了遠端培訓。2019年我們組織杭州的專業醫生,為700多名鄉村醫生進行70多課時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訓。我們正在建設鄉村醫生學習交流的網際網路平臺,讓提升村醫能力成為持續的行動。


企業:波司登集團

分享人:高德康

image.png

波司登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高德康 圖片來源:中華工商網

成效:企業所在地康博村,原名山涇村,改革開放前是一個貧窮村莊。今天的康博村已成為遠近聞名的“全國文明村”。波司登集團有意識把産業紮根在農村基層,把産能轉移到農村腹地,在中東部地區建成8大生産基地,為上下游産業鏈創造30多萬人就業。公益項目的足跡走遍全國28個省、58個地級市、102個縣,惠及86.58萬貧困群眾。

經驗:投身産業扶貧 傳遞溫暖正能量

羽絨服行業一頭連著全球服裝市場,一頭接著千萬農民的鴨舍,具有橫跨一、二、三産業的特殊産業優勢,可以充分吸納農村就業,精準開展産業扶貧,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生産基地+衛星工廠”的模式,使當地村民就地轉化,實現家門口就業。

我們近三年來,攜手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中華慈善總會等向全國貧困村和鄉村師生捐贈防寒服裝;和中國光彩會達成長期戰略合作,開展專項扶貧行動;和江蘇省、蘇州市慈善總會共同出資1100萬元援建貴州省思南縣波司登長壩中心小學,紮實推進教育脫貧。我們還將在2019-2021三年內支援涼山州15個鄉鎮鄉村教育事業,向涼山誌願教師提供人才培訓、教師進修、教育補貼,支援其專業發展,為涼山地區培育優秀校長、優秀教師。


企業:湖北省燕兒谷生態觀光農業有限公司

分享人:徐志新

image.png

湖北省燕兒谷生態觀光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志新 圖片來源:中華工商網

成效:2011年,我回到燕窩灣村籌建燕兒谷公司,發展休閒農業、鄉村旅遊和健康養老,這一幹就是9年,愣是將一個國定貧困村變成了知名的鄉村旅遊景區,將休閒農業、鄉村旅遊與康養服務打造成當地的支柱産業, 2016年實現了整村脫貧摘帽,2017年接待遊客就超過了20萬人次,2018年每人平均年收入達到10630元,翻了10倍以上。

經驗:三規合一,融合發展,探索鄉村經濟轉型升級的新路徑

燕兒谷將景區規劃、村莊規劃與産業規劃相結合,將生産、生活與生態相融合,實現了村在景中、景在村裏。一年以來,我們的産業融合上了新臺階,在之前農旅結合的基礎上,新增了農教結合、農養結合。同時,實現了扶貧主體的兩個轉變,即,從扶戶轉變為扶村,從扶個體轉變為扶主體,以小香薯等專業合作社、特色種養專業戶、農家樂等形式來推進多層次市場主體的融合發展。

建成了湖北第一家鄉村工匠學校,全力打造“指尖上的燕兒谷”,把篾匠、木匠、豆腐匠、陶藝師傅、繡娘等九佬十八匠的老手藝人招募在一起,實現了非遺文化的活態傳承。燕兒谷鄉村工匠學校同時還是一個返鄉農民就業技能培訓基地,吸引一大批農民工和大學生返鄉就業與創業,闖出了一條村企聯建、産業扶貧、先富幫後富、實現共同富裕的新路子。


企業:天士力控股集團

分享人:張建忠

image.png

天士力控股集團黨委副書記、常務副總裁張建忠 圖片來源:中華工商網

成效:已在臨潭、宕(Dang)昌、隴西等12個縣區建設了17個扶貧藥源基地,在宕昌木耳鄉、隴西德興鄉、積石山縣寨子溝鄉、隴西縣碧岩鎮建設了4個扶貧車間,在隴南文縣、慶陽寧縣、甘南臨潭建設了3個扶貧項目基地,開展中藥材種植近10萬畝,帶動8700余戶貧困農戶從事中藥材産業。

經驗:産業扶貧、技術扶貧和生態扶貧兼顧

我們秉承“一地一品一模式、一鄉一特一品種”的理念,按照“政府+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貧困農戶+銀行”的模式,在道地藥材核心産區建設藥源基地;按照“公司+村集體+合作社+貧困農戶”的模式,在重點貧困地區建立扶貧項目基地和扶貧車間。

扶貧先扶“智”。我們通過“2+3”培訓模式(專業理論培訓2天、實踐及參觀考察3天),組織中藥材種植大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村幹部、合作社等進行中藥産業規範化、標準化培訓。

成立了聚智生態種養殖專業合作社,依託農村“三變”(農民變股民、資金變股金、資源變股權)模式,進行土地流轉,利用有效土地資源,推進中藥材種植、大畜養殖、林下養殖、經濟林、生態旅遊等産業協同發展,貧困戶可以獲得土地入股分紅、效益分紅和勞務入股分紅“三項收入”。


企業:蘭州鑫源現代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分享人:尹建敏

image.png

蘭州鑫源現代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尹建敏 圖片來源:中華工商網

成效:已經帶動12個行政村5000余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肉羊繁育扶貧産業,訂單收購農民全株玉米4000多畝進行青貯加工15000多噸。每年免費培訓黑木耳種植技術貧困戶1000人次,為發展木耳産業貧困村培訓1-2名技術員,已帶動當地400戶農戶從事食用菌的生産,帶動合作社6個,帶動3個鄉鎮1000多戶貧困農民依靠産業穩定脫貧。為石川鎮5個村分紅33萬元,支付土地流轉費5.1萬元。

經驗:因地制宜想“特色辦法”

東鄉縣是國列省扶重點貧困縣,也是全省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依託東鄉族人民世代以放羊放牧為生,世代傳承養殖經驗,結合東鄉的生態優勢,我們帶動農民發展傳統肉羊改良、擴繁育肥的肉羊産業,打造“東鄉貢羊”民族品牌,讓貧困群眾樹立不等不靠、勤勞致富的思想觀念。

針對東鄉族婦女們平時主要是在家照顧老人、孩子,鮮有就業機會,鑫源集團新建日産6萬袋黑木耳菌棒加工及種植産業園扶貧項目,推進東鄉縣布楞溝村“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民”黑木耳種植試點活動,吸納解決了200多名東鄉族婦女在家門口就業,每天有固定收入150-200多元工資,每月通過採耳、挂袋等工作能收入5000余元,不但有了固定收入,而且學到了黑木耳種植技術,達到了企業産業幫扶的預期目的。


企業:上海閩龍實業有限公司

分享人:鄭金龍

image.png

上海閩龍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鄭金龍 圖片來源:中華工商網

成效:九年來,通過種植、加工吸納勞動力穩定就業300多人,農忙時節季節性用工1000余人次。同時公司大量收購本地農戶種植的紅棗、核桃、蘋果等,每年帶動種植農戶2500余戶。

經驗:特別的人才培養方法

閩龍達經過多年的實踐總結形成了自己的人才培養方法。第一,“講誠信”的工作承諾。一週五個工作日、每天八小時工作制,按時上下班、按時休息,有免費的食堂,忙季加班有加班費,不拖欠工資;第二,“雙學雙比”的競爭制度,學文化、學技術,比成績、比貢獻,讓缺少就業經驗工人在工作中逐步提升崗位能力、技術能力、學習意識、貢獻意識,成長為技術和管理人才;第三,“講團結”的精神生活,定期開展“説説心裏話”,每年開展表彰獎勵優秀員工的活動,營造親如一家的企業氛圍;第四,“接地氣”的技術培訓,包括長期聘請專家指導果樹管理,培養了一批懂技術會管理的農民技工,不出家門就能學到技術,甚至吸引周邊地區的農民來培訓學習。

“扶貧”的根本是通過産業産生效益,説到底,解決了生産力後就是銷售問題。在上海和全國的大型連鎖賣場、超市以及高端購物商場都鋪設渠道為固定銷售展示窗口,實現“東店西廠”。同時,以“雙線-九進”為模式,組織農産品大聯展和線上銷售、線下推廣+宣傳+銷售。“九進”:進商圈、進社區、進菜場、進地鐵、進學校、進銀行、進機關、進賓館、進企業,拓寬地方特色商品銷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