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面孔”出現在“希望的田野”上

發佈時間: 2019-10-18 09:05:00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顧意亮 | 責任編輯: 和海佳

百畝良田、陣陣稻香、水上森林、棧橋人家……

日前,上海市政協舉辦2019年“外籍人士走近政協界別委員活動”。30多位駐滬領館官員、白玉蘭獎獲得者代表、各國友城駐滬代表等外籍人士赴青浦區現代農業園區參觀。

實地走訪生態農業發展的重點項目,了解鄉村振興實踐中的上海樣本,讓這群“洋面孔”們領略了“國際大都市范兒”的上海另一面!

“這裡真的是上海?”

“是的,這裡就是上海首批鄉村振興示範村之一的蓮湖村。”

“洋面孔”們忍不住讚嘆:“Beautiful!”

“我們在連續三年舉辦‘外籍人士走進地區政協’活動後,今年首次將‘界別’作為走近對象。”上海市政協辦公廳副巡視員王軍瑋説,在選定了首個展現在外籍人士眼前的是“農業界別”之後,“金秋十月”就成了最好的時間選擇!

豐收時節,外籍人士與政協委員們走在“希望的田野”上,了解獨特的“鱉稻共生”“蛙稻共生”等種養結合技術,感受滲透進農業生産整個過程的“生態、綠色、環保”理念。

豐收的喜悅,也在白墻黛瓦裏。大家走進村舍,村民熱情邀請外籍人士品嘗自製的地方特色南瓜餅和烤番薯,在充滿鄉土氣息的美食面前,“洋涇浜”的英語和“蹩腳”的中文倒也溝通得不亦樂乎。

阿聯酋駐上海總領事館總領事拉希德·瑪塔爾·卡姆茲表示:“我到上海快2年了,還是第一次看到上海的‘這一面’。我讚賞這裡的優美環境,也相信上海今後發展會越來越好。”

土耳其駐上海總領事館總領事安銅則感謝市政協帶他來到“如此漂亮”的地方:“生態發展和環保發展非常重要,希望上海能與我們分享經驗。”

長期在農業系統工作的市政協常委、農業農村委副主任李建穎和外籍人士們分享了一段並不久遠的往事:“隨著上海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上海要不要繼續保有農業曾經引起社會熱議:有人認為上海這樣金貴的土地應該‘種房子’,而不應種水稻。”李建穎説,如果失去農業産業,不僅會影響上海農村農業人口的生活品質,而且還會影響上海這座特大型城市的應急供應。為此,市政協多次召開專題會議,最終將凝聚著委員智慧和熱忱的建議,通過政協渠道報送給市委、市政府,並得到呼應,“上海農業將長期存在”理念得以確立。

“現在,上海農業的體量雖然小了,但品質更高了。”李建穎説:“農業生産基地不僅為上海這座國際化大城市持續提供鮮活的農副産品,而且還為上海35萬農村農業從業人員穩定的收入來源奠定了基礎。”

“選擇搞綠色農業而不是‘種房子’,這是巨大的挑戰。祝賀你們取得綠色發展的共識!”巴西駐上海總領事館總領事樂思哲表示,李建穎講述的故事很有趣,希望進一步了解政協委員在其中起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