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治理新範本在哪? 學學“象山模式”

發佈時間: 2019-10-17 11:16:55 | 來源: 半月談 | 作者: 顧小立 | 責任編輯: 江虹霖

今年6月,全國加強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工作會議在浙江寧波象山縣召開。歷經10年實踐的象山“村民説事”制度把協商於民、協商為民落到實處,不斷提高村級治理能力和水準,創造了被譽為基層治理典範的“象山模式”。

“村民説事”究竟説什麼?如何説?説得管不管用?“象山模式”為全國鄉村治理實踐提供了有益啟示。

象山縣涂茨鎮玉泉村村幹部利用村民夏季在大樹底下乘涼的時間,與他們拉家常談村事

商建文旅活動中心:一場特殊的“中秋話家常”

2019年中秋之夜,象山縣泗洲頭鎮墩岙村村委會會議室燈火通明。村支書鮑英錢和20多位村民代表圍坐在一起,討論著最近茶余飯後不時被大傢夥兒念叨的熱門話題——建設村文旅活動中心。主持會議的鮑英錢邊聽邊記、回應疑問。

鮑英錢告訴村民,活動中心的土地資格已經拿到,接下來的問題就只有兩個:“是否建”與“如何建”。有村民提出,中心將來可以多層複合使用,一層、二層、三層可分別用作農家樂餐廳、休閒娛樂平臺、辦公會議室等,以提高利用率。而年輕一輩的村民認為,四合院的形式更能突出文旅特色,也便於明確中心的功能分區。

“搞文旅中心是好事情,但咱們的賬本究竟能不能算清楚?”在談到建設資金和管理規劃時,一位年紀稍長的村民擔心,目前中心對村集體增收作用還是個未知數,建設要在村莊經濟實力的基礎上量力而行。

這場特殊的“中秋話家常”,是象山堅持了近10年的“村民説事”制度的縮影:沒有“一言堂”,沒有蠻橫打斷,沒有違心附和,村民們心情愉悅、言無不盡。

象山地處東海之濱,農漁産業較為發達,轄區內有18個鄉鎮(街道)、490個行政村。2009年初,位於該縣西部的西周鎮因水庫引水等項目積累了一批徵地補償、集中安置問題,村民陳情糾紛不斷,村鎮兩級幹部疲於應付,叫苦不迭。

“村民要爭的是理,想説的是事,只用文件上傳下達的工作方式是群眾不理解、不支援的癥結所在。”時任西周鎮黨委副書記的史建立在反覆權衡後認為,關鍵還是要讓鎮村幹部走到群眾中去,建立常態化的説事制度,説了之後村裏及時商量、馬上去辦。

説事制度實施1年間,西周鎮信訪量下降53%。2010年3月,象山在總結西周鎮經驗基礎上,正式將説事制度命名為“村民説事”,向全縣推開。

“説議辦評”相結合的閉環治理模式

“村民説事”,“説”是基礎。象山的基層幹部形成一個普遍共識:説事不僅意味著固定日子坐下來“集中説”,還要主動傾聽“到府説”,更要創新方式“靈活説”,線上線下結合,充分調動村民參與説事的積極性。

“村幹部不能待在辦公室等著意見到府,你都不願意邁開腿,村民又怎麼願意張開嘴呢?”墩岙村村支部委員黃永新告訴半月談記者,説事的內容上到村莊發展,下到家長裏短,誰家的種苗生長不好,哪戶的田塊排水不暢,只要事關村民切身利益,都應該去認真傾聽。

“説”好是為了做實。在充分打開民意收集渠道後,還必須有行之有效的措施確保相關訴求得到及時解決和反饋。為此,象山農村各鄉鎮初步建立了“説議辦評”相結合的閉環説事體系。

在“議”事方面,常事急事由村黨支部書記主持召開村務會議商議,大事要事召開黨員大會、村民代表會議商議。縣鄉兩級建立社會治理綜合智慧中心和綜合指揮室,統一受理流轉交辦網格和各渠道上報的各類事件。西周鎮等鄉鎮還成立了鄉賢顧問團等組織,邀請各行業人才參與村莊發展重大事項。

在“辦”事和“評”事方面,象山將“放管服”改革向農村延伸,加快基層便民服務點建設,村級事務管理多員合一、專職代辦,實現常用事項和民生事項全域通辦,目前282項事項已實現群眾辦事不出村、不出鎮。在每件事項辦結後對村民進行滿意度測評,把“村民説事”與集體經濟、村莊環境、社會穩定、幹部廉潔“四張報表”考評相結合,比學趕超、爭先創優。

象山各村發展情況既千差萬別,又在許多領域相互聯繫。在西周鎮黨委組織委員鄭波波眼裏,“聯合説事”與“資訊共用”效果明顯。“在涉及垃圾分類、集體經濟規劃思路等共性民生、發展話題時,我們將説事範圍擴大到連片四五個村,讓多村幹部和村民一起討論。”

西周鎮還結合現有的政務數據平台資源,上傳共用事件解決的具體案例。“同類事項甲村發生過了,乙村可參考甲村方法合理吸收解決,集思廣益既提高了解決方案的科學度,也有助於打消村民的公平疑慮。”鄭波波説。

“雙向構建”下的三治融合嘗試

象山縣涂茨鎮旭拱岙村黨支部書記葛聰敏多年前在治村方面,曾有兩樁“心病”,一樁是鋪張浪費,一樁是賭博成風。葛聰敏回憶,象山一些農村有紅白事大操大辦的傳統。“一次普通婚宴,前一天預熱一場,‘正日子’午晚兩場,次日‘請大輩’一場,每場席開五六十桌。”至於賭博,更是村裏人盡皆知的公開秘密。

“村幹部一遍遍抓,但老百姓和幹部打起了遊擊,玩起了‘貓抓老鼠’,你管了這家,那家依舊我行我素。”思來想去,葛聰敏覺得鄉風建設光靠幹部“剃頭挑子一頭熱”不行,必須依靠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力量。

葛聰敏和村幹部決定,組織村民就鄉風問題進行專門的説事活動。“我們要讓村民們自己面對面交流,賭博和鋪張浪費到底有怎樣的危害?我們的村莊民風建設出路在哪兒?”

與此同時,旭拱岙村把防治賭博與浪費的任務分解到人與戶,發動鄉風建設的“村民戰爭”。一段時間後,村裏風氣有了明顯好轉。

在象山,“村民説事”的議題與鄉風文明建設關係密切。一些鄉鎮通過組建紅白理事會、新鄉賢參事會、道德評議會強化村規民約剛性約束,發佈村風村訓,推出鄉風文明指數和農民誠信指數測評等舉措,讓婚喪新風、優良家風、和諧村風、最美民風成為村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在縣鄉多部門統一推動下,象山建立了法律顧問全程參與“村民説事”制度,縣政法委和縣司法局安排政法幹警、法律工作者擔任全縣各村(社區)的法律顧問。目前法律顧問解答法律諮詢3700余次,直接化解糾紛3800余起。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仝志輝曾帶領課題組在象山考察調研。在他看來,“村民説事”的生命力之一就是通過“雙向構建”成功營造了自治、法治、德治合一的濃厚氛圍。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種力量推動下,“村民説事”平臺逐步成長為三治融合的新鄉村治理體系。

“‘村民説事’把法治理念融入全過程,説出了濃濃的人情味,喚回了鄉土自信,夯實了基層治理的道德底蘊。”象山縣委書記葉劍鳴對半月談記者表示,“村民説事”構築了村務管理、決策、治理、監督全閉環運作機制,走出了一條共商共信、共建共用的治村理事新路子。

“象山啟示”:探路鄉村治理新體系

一些受訪專家表示,“村民説事”制度的核心價值在於充分尊重並保障了農村社區居民的根本利益,打通了村莊層面的“人心共同體”,增強了縣鄉農村工作體制的回應性和效能,推動了黨的群眾路線在新時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實現。

“新鄉村治理體系構建的本質,是縣鄉農村工作體制的重構。”仝志輝認為,在基層説事體系逐步完善之後,下一步應思考如何讓鄉村治理體系貫通村鄉縣三級。“這種貫通並不是偶爾的體恤民情,而是涉及制度化調整和扁平化的治理。要深入梳理鄉村治理可資利用的全方位資源,把頂層設計和基層創新結合起來。”

仝志輝建議,構建鄉村治理新體系既要實現資源下沉,又要善於讓各種治理機制發揮作用。在充分利用鄉村善治特有的作用和機制時,不能盲目加壓,層層加碼,使其偏離本原、模糊主線。“要始終保持簡約治理格局,避免各類形式主義的制度和組織疊床架屋。”

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客座研究員夏學民在接受半月談記者採訪時認為,“説議辦評”全流程的核心還是村民關切。他建議,以“村民説事”制度為契機,可大力加強農村社區黨建,積極培育教育、養老、科技等多種社區社會組織。在村黨支部、村委會、村監委“三駕馬車”基礎上,廣泛邀請社會組織代表、鄉賢和科技特派員等村內外優秀人士共同組成“村經濟委員會”“村民生委員會”“村文化委員會”“村安全委員會”等專門委員會,開拓鄉村治理新天地。(記者 顧小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