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政協“以發展民族醫藥産業為龍頭,促進我區民族特色産業發展”月度協商會小記
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常委、廣西歐美同學會副會長黃冬梅前陣子去日本時發現,日本的藥店裏賣得最火的是漢方藥,就連中國遊客都會爭相購買,帶回去送給親友。
中國作為中醫藥的唯一發源地,中醫藥有著5000年的輝煌歷史。今天,中國大陸在國際中醫藥市場上得到的份額卻只是2%,日本則佔據90%的市場份額——這讓黃冬梅心裏五味雜陳。
9月9日,黃冬梅在自治區政協“以發展民族醫藥産業為龍頭,促進我區民族特色産業發展”月度協商會上呼籲:“必須高度重視關注民族醫藥的發展!”
黃冬梅建議,加強對民族醫藥的規劃和發掘整理研究,引進現代理念和方式傳承民族醫藥,加強民族醫藥企業發展;同時,還應制定民族醫藥管理標準,恢復和建設民族醫藥地方標準,並逐步增加民族醫藥在基藥目錄的佔比。
據第4次中藥資源普查結果顯示:廣西已查清中藥資源7088種,資源總數暫居全國第一位。同時,廣西壯、瑤、苗、仫佬等少數民族蘊涵一大批“簡、便、驗、廉”的民族醫藥診療技法和方藥資源,發展民族醫藥潛力巨大。
然而,現實情況並不樂觀。
“廣西民族藥開發力度與資源大省不相稱,豐富的壯瑤藥資源沒有得到很好地開發利用。”自治區政協委員、廣西中醫藥大學壯醫藥學院副院長韋英才説,由於民族藥準字號需國家審批,週期長、投入大,致使廣西至今尚無國藥準字號壯成藥。壯瑤藥傳統的膏丹丸散雖然價廉效優,但國家要求按化學藥審批,民族藥製劑也要通過“老鼠點頭”(做動物模型試驗)才能審批,至今廣西壯瑤藥製劑尚未納入醫保和新農合採購平臺。
“廣西的壯、瑤、苗民族醫藥是醫藥研究領域的重要財富。然而,這些珍貴財富缺乏傳承者,面臨失傳的風險。”河池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中醫藥管理和老齡健康科科長石重基透露,大部分的少數民族醫藥知識缺乏文字記錄,主要靠口傳身授,師徒傳教,在傳授傳承過程中容易産生誤傳、訛傳和失傳的現象。壯、瑤、苗族等少數民族醫生出現“斷層”現象。
石重基建議結合實際,制定中醫藥人才培養規劃,在中醫醫院創辦民族醫藥人才培訓基地、民族醫藥臨床教學實習基地,提高當地整體民族醫藥服務水準。實施引進基層中醫藥人才政策,招募中醫民族醫專業大學畢業生或中醫壯瑤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到鄉鎮衛生院工作。
“民族地區的特色産業發展需要靠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場‘無形的手’相互協調發展。”自治區政協委員、廣西中醫藥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易蔚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