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工商聯主席高雲龍:不忘初心擔使命 堅定信念“聽跟走”

發佈時間: 2019-10-11 10:13:14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江虹霖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人民政協成立70週年,也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確立70週年。70年來,中國共産黨領導全國人民,以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和波瀾壯闊的創新實踐,譜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奮進的壯麗史詩。70年來,人民政協積極投身建立新中國、建設新中國、探索改革路、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走過了輝煌的歷程,建立了不朽的功勳。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協工作會議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0週年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號召我們:“越是接近目標,越是形勢複雜,越是任務艱巨,越要發揮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政治優勢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來,形成海內外中華兒女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強大合力。”工商聯作為人民政協的重要界別之一,作為黨和政府聯繫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橋梁紐帶和政府管理、服務非公有制經濟的助手,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不同歷史階段,始終圍繞黨和國家中心大局履職盡責,在統一戰線工作和經濟工作領域,貢獻了獨特力量,發揮了獨特作用。

早在人民政協成立之前,陳叔通等七名産業界代表就參加了人民政協的籌備工作。1949年6月15日,陳叔通在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開幕式上的講辭中説:“擺在我們面前的困難無疑地是很多很多的。所以,我們各個民主階層、民主黨派,必須加倍提高警惕,加倍精誠團結,尤其必須誠心誠意接受中國共産黨和人民領袖毛澤東先生的領導,加強並鞏固我們的民族統一戰線”。1949年9月21日-30日,全國工商界陳叔通等15名代表和2名候補代表,參加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陳叔通代表全國工商界在大會上發言,“熱烈贊成《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草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三個草案”,號召“全國工商界必須要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之下,真心誠意地協同工作”。

1953年10月全國工商聯正式成立,特別是在1954年全國工商聯正式以獨立界別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以來,在繼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不斷開拓創新,深化對人民政協工作的規律性認識,形成了充分發揮界別作用的一系列經驗體會。

一是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工商聯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政治組織、統戰組織。始終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是工商聯事業能夠不斷前進的根本所在。從全國工商聯成立不久提出“聽跟走”(聽毛主席的話,跟共産黨走,走社會主義道路),到改革開放之初“五老火鍋宴”之後的立即行動;從貫徹落實1991年中央15號文件將工作對象擴大到廣大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到201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明確將“兩個健康”作為工商聯的工作主題,工商聯始終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開展工作,黨對工商聯的領導保證了工商聯事業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工商聯工作,強調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既是重大經濟問題也是重大政治問題,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3月4日在全國政協民建、工商聯界委員聯組會上的重要講話和2018年11月1日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對新形勢下工商聯工作提出的新任務新要求,為工商聯工作邁上新臺階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工商聯按照黨中央的決策部署,把政治引領作為首要任務,堅持團結服務引導教育方針,一手抓鼓勵支援,一手抓教育引導,關注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思想,關注他們的困難,引導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産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企業家精神,聚精會神辦企業,遵紀守法搞經營,切實履行社會責任。

二是堅持服務宗旨,不斷提高促進“兩個健康”的能力和水準。尋求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匯聚起非公有制經濟領域實現民族復興的磅薄力量,必須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在團結、服務、引導、教育非公有制經濟人士過程中,在鼓勵、支援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過程中,全國工商聯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推動支援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的各項政策舉措落地落細落實;引導民營企業開展技術、産品、管理、商業模式創新,積極參與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引導民營企業家堅守實業、開展創新,助推實體經濟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引導民營企業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在全球範圍內獲取市場、技術、人才、資源和資訊;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促進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平衡發展、相容發展;注重發揮工商聯組織優勢和民間資本優勢,參與國家發展戰略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全國工商聯在服務過程中,基本職責定位更加清晰,服務方式、手段和載體更加豐富。

三是堅持建言獻策,推進協商民主。堅持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充分發揮界別經濟智力密集、市場經驗豐富的優勢,通過報送調研報告、提交政協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等方式,為黨和國家重大決策提供重要參考,許多建議成為國家和地方制定經濟發展規劃及經濟體制改革的決策依據。工商聯積極參與國家治理,履行民主監督職能,在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法治體系建設,促進民生改善,協調勞動關係,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四是加強自身建設,不斷提高工商聯的凝聚力、影響力和執行力。工商聯要在參與政協工作中發揮作用,關鍵在於要有堅實的組織基礎。工商聯的組織活力,來自於所聯繫的近1億規模的非公有制經濟市場主體,省市縣3級完備的組織網路體系和4萬多家所屬商會,以及工商連線關廣大幹部。只有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提升自身水準,才能為工商聯更好參與人民政協工作提供源源不斷的保障和動力。我們堅持政治建會、團結立會、服務興會、改革強會,按照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要求,加強組織、制度、能力和作風建設;推動“一個設立、五個有”和“五好”縣級工商聯建設,幫助基層解決實際困難;切實加強對基層商會的工作指導,在各級工商聯、各級商會中廣泛開展“四好商會”建設工作,推動統戰工作向基層有效覆蓋。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牢記使命,才能前行。在黨的方針政策指引下,我國非公有制經濟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已成為穩定經濟的重要基礎、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技術創新的重要主體、金融發展的重要依託、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面對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更要把握時代大勢、堅定發展信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中,民營經濟發展的舞臺和空間更加廣闊,必將大有作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工商聯要順應時代要求,勇擔歷史使命,砥礪奮進,埋頭苦幹,不斷開創新時代工商聯工作新局面。

一要廣泛凝聚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思想共識。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為新時代工商聯事業發展奠定堅實的政治基礎和思想基礎。堅持“兩個健康”主題,不斷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廣大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繼承發揚老一代企業家聽黨話、跟黨走的光榮傳統,加強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增強發展信心,自覺做愛國敬業、守法經營、創業創新、回報社會的表率和踐行親清新型政商關係的典範,為鞏固和壯大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凝聚磅薄的中國力量。

二要積極引導民營企業實現高品質發展。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推動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引導民營企業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自覺投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參與國家發展戰略,聚焦實業、做精主業,堅定不移推動高品質發展。引導民營企業自覺履行社會責任,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積極投身“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光彩事業和其他各類公益慈善事業,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三要著力提高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參政議政能力。深入了解、及時反映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意見訴求和民營企業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有序參與國家生活和社會事務,提高參政議政水準。工商聯發揮作用不僅局限于參政議政、建言獻策上,更為重要的是要將黨的主張轉為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的共識,發揮好界別委員示範帶動作用,最大限度擴大聯繫覆蓋面,多做解疑釋惑、宣傳政策、理順情緒、化解矛盾的工作,多做統一思想、引導預期、提振信心的工作,引導廣大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正確認識改革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為改革發展添助力、增合力。

回首來時路,展望未來途。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銳意進取、奮發有為,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