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國醫大師張大寧作主旨報告。
中國網邢臺9月22日訊(記者盧佳靜 江虹霖) 21日,第三屆中醫藥文化大會在“扁鵲故里”河北邢臺內丘縣召開。作為大會亮點活動之一,“扁鵲文化”主旨報告會于22日上午舉行。報告會邀請了國醫大師、知名學者、科學家、教授等多位大咖,為中醫藥文化傳承發展“把脈”支招。
傳承: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民族重要文明之一
中國高科技産業研究會副理事長劉延寧認為,中醫不僅僅是醫學醫療,更是中華民族重要文明之一。扁鵲文化是中醫藥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扁鵲在內丘行醫63年,開創了“望聞問切”中醫診療四診法,創立了師徒相授的民間醫學制度,奠定了華夏醫祖的地位,其醫學思想對傳統中醫藥學的發展影響甚遠。
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院長李良松認為,扁鵲不是一個人的故事,而是上古中醫學術流派傳承中的傑出代表。要把扁鵲醫神的地位奠定下來,就要注重研究與傳播扁鵲的歷史、文獻、流派等。
河北省中醫藥科學院原副院長曹東義認為,我們只重視了中醫藥的術,而輕視了道。中華傳統文化就是利天下的文化,扁鵲為之做出了榜樣,中醫人應該學習這種偉大思想。
“扁鵲中醫藥文化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巨大的文化財富和精神財富,我們有責任傳承好、發展好、利用好這一寶貴遺産”,邢臺市衛健委主任安建波表示,邢臺市將以這次學術大會為契機,提升扁鵲文化知名度,擴大扁鵲文化影響力,讓中醫藥更好地傳承下去,更好地為老百姓健康服務。
圖為河北省文藝家協會主席鄭一民作主旨報告。
發展:提升中醫藥療效 打造中醫藥文化品牌IP
國醫大師張大寧著重關注中醫藥學對世界貢獻的現在與未來。張大寧認為,中醫藥發展面臨三大挑戰:就醫選擇多了,就醫順序變了,各種化驗指標給中醫提出新難題。
張大寧説,中醫中藥是一個很長的産業鏈,既影響到醫學,又影響到藥學,還影響到工業、農業、漁業、礦物、旅遊、文化、哲學等領域。這個産業鏈能夠運轉起來關鍵是中醫,而中醫的關鍵是有效。張大寧建議,中醫界的同仁要多做學問、要研究實踐,要把中醫藥的療效提上來,療效提高,中醫就能發展,就能對世界作出巨大的貢獻。
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藥理室主任、博士生導師廖福龍認為,大醫精誠,人類健康是大醫精誠的核心所在。醫生一定要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
具體到扁鵲文化的發展創新路徑,河北省文藝家協會主席鄭一民建議,應將打造扁鵲文化聖地列入國家級發展戰略;吸收其他學科學者加入中醫藥研究隊伍;創建中國扁鵲文化博物館和中華醫祖博物館。
在主旨報告會現場還聽到了外國學者的聲音。來自非洲的中醫博士迪亞拉認為,目前中醫藥的發展存在三個不足:第一,文化素養不足;第二,中醫基本理論修養不足;第三,中醫藥臨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不足。迪亞拉建議,中醫藥走向世界,必須要有一個品牌的力量。“我們在國際上一看到姚明就會想到NBA,會想到籃球。我們中醫拿什麼出來能讓人一看就想到這是中醫藥文化呢?”
圖為來自非洲的中醫博士迪亞拉作主旨報告。
2049文化創意産業園聯合創始人蘇彤同樣認為應注重中醫藥文化品牌IP的打造。蘇彤説,我們需要一種産業驅動科學發展將扁鵲文化轉化出來、傳播出來。蘇彤主張基於創意中國文化圈地圖開發扁鵲文化IP,拓展中醫藥文化圈,“我認為屬於中醫藥文化的時代只有在人類真正進入了資訊文明,並且把觀念調整到資訊本體論的時候才會發現中醫藥文化是真正的最前沿的科學。”
經驗:守住文化根脈 激發創新活力
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校長潘華峰分享了嶺南中醫藥文化傳承發展的經驗。“廣東給我一個很大的震撼。廣東的飲料市場全是中藥的涼茶,還有我們的飲食裏全是中醫藥,這是當地一大文化特色。”潘華峰説,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迎來了中醫藥的發展機遇,如何打造高端文化地標,同時建立中醫藥的文化體驗區,是大灣區發展中醫藥的創新議題。“廣東有國醫大師,我們利用網際網路+,可以遠端讓粵港澳大灣區的人民看名中醫。通過這樣的文化建設,能夠真正在新的歷史時期把大灣區打造成真正有嶺南特色並且國際化的中醫藥智慧醫療。”潘華峰説。
圖為主旨報告現場。
廣譽遠中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斌從中醫藥企業發展方面談了他的看法。張斌説,中醫藥的炮製和傳承是中醫藥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外,應當重視以中醫藥文化為引領的品牌傳播創新,比如打造IP、跨界傳播、強化學術推廣等。
剛踏入中醫藥界不久的香港商務總會主席、香港金融港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胡瑤闡述了他的實踐經驗。“這兩天我在內丘感受到了道地中草藥,發展道地中草藥這個産業很重要,因為過度追求利潤就會讓一些非道地産品流入市面,使中醫藥發展受到很大的打擊。”胡瑤認為,企業要有工匠精神,“真正把科技融入到傳統領域當中,耕耘好自己的産品,這樣才會根深葉茂。”
相關閱讀:
“碩果纍纍”第三屆中醫藥文化大會閉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