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中央副主席陳群:發揮新型政黨制度優勢 堅守合作初心書寫歷史新篇

發佈時間: 2019-09-19 16:26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張寧銳 李培剛 盧佳靜 | 責任編輯: 和海佳

中國網北京9月19日訊(記者 張寧銳 李培剛 盧佳靜)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也是人民政協成立70週年。70年來,民盟在與中國共産黨共克時艱、西曆風雨的篳路藍縷中,結下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深厚友誼,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力量,譜寫出與中國共産黨同舟共濟的多黨合作壯麗詩篇。站在重要歷史時刻,全國政協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陳群接受中國網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國新型政黨制度日臻完善,民盟將繼續作為國家治理的重要參與者、推動者和監督者積極建言獻策,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更加自覺擔負新時代賦予民盟的政治責任,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全國政協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陳群接受中國網記者採訪。中國網記者 李培剛 攝

中國網:從民盟參政黨的角度,如何看待人民政協70年來建設和發展的歷程與重大貢獻?

陳群:民盟自1941年成立以來,堅持與中國共産黨密切合作,為國家的獨立和富強、民族的崛起和復興而不懈奮鬥,在多黨合作的偉大征程中留下了堅定的足跡,為我國新型政黨制度的確立和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發佈“五一口號”,提出召開政治協商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號召。民盟與其他民主黨派及無黨派民主人士通電擁護中共中央號召,時任民盟中央主席張瀾指出“這是目前國家自救的惟一途徑”。這標誌著民盟公開自覺地接受中國共産黨領導,也預示著中國共産黨與包括民盟在內的各民主黨派團結合作進入全新階段。

1949年9月,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民盟組成18人的代表團參加會議。當時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民盟莊嚴承擔協商建國的光榮歷史使命,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這標誌著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正式確立。

70年來,人民政協積極投身建立新中國、建設新中國、探索改革路、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取得輝煌成就,建立了卓越功勳。這些事實充分證明,人民政協是獨具中國特色和中國智慧的制度安排,具有無可替代的巨大優勢。

中國網:70年來民盟有哪些重點提案和調研在推動社會經濟發展或某一領域建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請您舉出一至兩例,也希望您能講述幕後故事。

陳群:參政議政是參政黨的第一要務和立足之本。在提出有前瞻性、全局性和戰略性的建議方面,民盟前輩們早已樹立了榜樣。在這方面有很多例子,我可以講其中一個。上世紀90年代初,時任民盟中央主席費孝通向中共中央提出關於建立長江三角洲經濟開發區的建議。

該建議受到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視。此後,已經80多歲高齡的費孝通多次帶隊深入長三角地區考察調研,向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進行書面建言,在國家對長三角區域經濟發展的一系列重要政策規劃中,融入了民盟人的智慧和汗水。

2018年4月,民盟中央主席丁仲禮和民盟中央常務副主席陳曉光分別帶隊,圍繞“深化長三角一體化合作,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主題,到長三角“三省一市”開展實地調研。作為調研組成員,我跟隨調研組去了一些地方。調研之後,民盟中央向中共中央提交調研報告,提出“長江三角洲‘三省一市’要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實現責任分擔和利益共用的平衡,打破行政區劃的阻隔,凝聚協同發展合力,努力取得各方共贏的效果”。

此後,民盟中央又組織專家隊伍對相關重要問題進行專項延伸調研,聽取了國家相關部門政策制定等情況介紹,在調研報告基礎上形成“建立責任共擔、利益共用機制,促進長三角地區更高品質一體化發展”的政策建議信,對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去年10月,在上海召開的“第一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旨講話中正式向全世界宣佈了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今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工作已經全面展開。

未來,民盟還將長期關注、跟蹤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進程,繼續圍繞長三角區域高品質發展,向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意見建議,為持續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獻計出力。

中國網:在這個故事裏,我們感受到新型政黨制度的優越性,您如何理解新型政黨制度?在參與國家治理過程中,民盟在哪些方面起到突出作用?

陳群:去年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的民盟、致公黨、無黨派人士、僑聯界委員,參加聯組會時首次提出新型政黨制度。我當時也在現場,聽完習近平總書記講話很受鼓舞。

民盟自成立以來,始終秉持“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共同致力於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合作初心,在重大問題上始終和中國共産黨保持一致,在血與火的考驗中,在我國社會主義的建設和發展中,在新時代的偉大征程中,與中國共産黨共克時艱、共歷風雨、共襄偉業。有一個小故事可以説明民盟和中共的關係。上海周公館是中國共産黨代表團駐滬辦事處舊址,1946年至1947年國共談判期間,周恩來曾在這裡工作生活,後來國共談判破裂,內戰爆發,在上海周公館活動辦公的共産黨員撤離上海,就把周公館那片宅子交給民盟來代管。今年各民主黨派開展“不忘合作初心,繼續攜手前進”主題教育活動,民盟上海市委就把學習地點定在周公館,以重溫民盟與中國共産黨合作的初心。

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同我國革命、建設、改革實踐相結合的産物,適合中國的歷史、傳統和現實。人民政協作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是新型政黨制度發揮作用的重要平臺。我們國家這些年取得的發展成就,充分證明了新型政黨制度的優越性。

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的不斷探索,我國新型政黨制度已日臻完善,參政黨已成為現代國家治理的重要參與者、推動者和監督者。包括民盟在內的參政黨通過提交提案、議案、社情民意,以高層政治協商、專題協商、對口協商、界別協商等形式參政議政。通過參與國家政策方針制定和國家領導人選的協商,進行國家事務管理。通過民主監督等形式參與國家治理,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國網:近年來,國家提出一個又一個重大發展戰略,民盟主要由從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學技術工作的高、中級知識分子組成,主要參與了哪些國家重大戰略制定和實施?在參與這些重大國家戰略制定和實施中,如何突出民盟特色優勢?

陳群:民盟老一輩領導人所提出的“奔走國是,關注民生”的要求,一直都是民盟參政議政工作的出發點和立足點。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民盟遵循“出主意、想辦法,做好事、做實事”的理念,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建言獻策,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智慧力量。在民盟的參政議政進程中,我們始終重點關注兩個方面。一是國家發展的重點、難點工作。二是和民生相關的工作。

近年來,民盟緊密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履行參政黨職能,圍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型國家建設、加強環境治理等重大問題開展調研,形成意見建議。其中,推進西北旱區農牧業可持續發展、加快大數據安全保障能力建設等一批政策建議得到重要批示,國務院有關部門專門為這些建議召開會議,出臺相關支援政策,這充分體現了民盟在多黨合作事業中的價值和作用。

教育既是最大的民生,也是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支撐。民盟長期重視教育改革發展,多次圍繞我國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等方面提出建議,在政協大會上提交提案。以調研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為例,民盟中央領導曾對此率隊調研,聽取東、中、西部39所高等院校負責人的意見,徵詢了數十位盟外專家的建議,最後形成調研報告,很多觀點和研究成果被吸納進“十三五”規劃當中。

中國網:人民政協走過70年的光輝歷程,在喜迎新中國70華誕、慶祝人民政協成立70週年之際,站在新征程的起點上,您有怎樣的感想與期待?

陳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人民政協必將進一步發揮優勢,凝聚最廣泛的共識、智慧和力量,彰顯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優越性和生命力,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貢獻力量。

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民盟將始終不渝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始終不渝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始終不渝堅持新型政黨制度,努力做中國共産黨的好參謀、好幫手、好同志,不忘合作初心,繼續攜手前進,堅定不移地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發揮更大作用。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