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70年:民主黨派幹部如何共同畫好同心圓

發佈時間: 2019-09-19 17:01 | 來源: 光明網 | 作者: 南品仁 | 責任編輯: 江虹霖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也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0週年。70年來,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人民政協積極投身新中國建設,探索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走過了輝煌的歷程。

追昔撫今,民主黨派幹部只有重溫多黨合作的光輝歷程,並以此為契機深刻思考,才能更好地做到“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才能更好地回答“如何參政參到要點上,議政議到關鍵處?”的問題。

71年前,中共中央發佈“五一口號”,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由此肇端。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標誌著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正式確立。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協為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鞏固新生人民政權、推動各項社會改革、促進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共中央高度重視人民政協工作,人民政協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凝聚共識、匯集力量、建言獻策,作出了新的積極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作為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共産黨、中國人民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偉大政治創造,是從中國土壤中生長出來的新型政黨制度。習近平總書記對於我國基本政治制度和政黨制度的論述深化了我們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認識和理解,也給新時代的民主黨派幹部履職提出了新的要求。

打鐵還需自身硬。作為民主黨派的幹部,要把牢方向,提高站位。民主黨派幹部應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增強政治敏銳性和鑒別力,要有在錯綜複雜的矛盾和風浪面前明辨是非的能力,要有始終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立場上的堅定的信念;民主黨派幹部要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對於我國基本政治制度和政黨制度的最新論述,在思想上、理論上“補鈣”“加油”,提高素質;民主黨派幹部要與新時代同行,只有站在時代的高度,才能準確把握自身肩負的歷史使命,才能找準參政議政的立足點、發力點和著力點,才能為新時代做出應有的貢獻。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實行和發展協商民主的重要前提和基礎。人民群眾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點,參政議政是民主黨派履行職能的第一要務。因此,民主黨派幹部在工作中,應就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進行真協商,實實在在,做到“參政參到要點上,議政議到關鍵處”。建言獻策“不是靠誰説了算,而是靠誰説得對”,這也是對民主黨派幹部的核心要求之一。歸根結底,民主黨派的優勢和特色要體現在參政議政的成效上。在具體工作中,一份積極反映民眾訴求、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提案、社情民意資訊或者建議,更容易被政府接納和採用,有助於推動核心問題的解決。

民主黨派幹部應保持本黨派在優勢領域的專業特色。70年來,各民主黨派在參政議政舞臺和組織發展上積極主動。同時不可否認,近年來,參政議政的內容和品質有的也存在同質化、形式化的情況。如果各黨派的參政議政只是追逐熱點和焦點,千篇一律,浮躁浮誇,沒有持續性,該黨派在政協工作中將逐漸失去自身特色和價值。

保持特色,就需要去除浮躁,專心致志深入研究某些問題。以民革為例,全國共有民革黨員13余萬人,其中不乏熟悉經濟運作,能提出真知灼見的能人和專家學者,他們在推動社會經濟發展中起了重要作用。民主黨派幹部就要在優勢的領域內,針對黨和政府出臺的規劃、方案、法規等提出自己的精準意見,以上通天線、下接地氣的解決構思,為黨委和政府的決策多提、能提、善提科學合理方案。

民主黨派幹部應把握參政黨渠道統籌的最大優勢。作為參政黨,民主黨派較之一般的社會組織,其最大優勢在於“渠道暢通”:黨派及其成員的意見和建議能通過合理、快速的渠道轉達到中央決策層。現在,各民主黨派都在開展社情民意資訊反映工作,不少資訊甚至可以以“直通車”的方式做到上情下達、下情上傳,這無疑是參政黨的最大優勢。經驗表明,合理地利用和發揮“渠道暢通”優勢,可以極大得提升參政議政的效能,推動各種問題的高效解決。(作者 南品仁 民革浙江省溫州市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