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政協“有事好商量”支招家政服務難題

發佈時間: 2019-09-09 09:27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林儀;揭春雁 | 責任編輯: 盧佳靜

  家政業如何才能駛入發展“快車道”?——廣州市政協“有事好商量”支招家政服務難題

“找個好月嫂比找對象還難!”一位準媽媽的話,道出家政服務業現狀與用戶需求之間的落差。

廣州市的家政服務從業人員已超35萬,上規模的家政公司也逐漸涌現,但家政從業人員流動性大、人員技能水準參差不齊、服務機構“小弱散”和缺少監管等痛點難點問題依然突出。在日前舉行的廣州市政協“有事好商量”第六期節目中,政協委員、市民、行業代表、政府職能部門負責人一起商量,為促進和規範家政服務業發展找辦法。

■保姆怎樣才能變“保險”?

對於家政服務業之“痛”,市政協委員蔡武認為,主要是供給不足問題。再者是難管,原因是行業發展不規範。

在節目錄製現場,主持人做了一個小調研:遇到家政難題或矛盾的請舉手,不少市民紛紛舉手,踴躍“吐槽”——家政員説走就走,價格想漲就漲,服務和信用參差不齊;家政服務機構不擔責,對家政員的虛假資訊聽之任之,加上市場監管薄弱,請到“放心”家政,更多靠運氣。

保姆怎樣才能“保險”,到底誰來負責監督和把關?市政協常委陳雲嫦認為,必須明確監管單位職責。“建議在政府層面明確家政服務行業監管的牽頭部門,人社、商務、民政、市場監管、婦聯等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明晰各自的管理權責清單,管理好家政服務業各環節。”

市商務局副局長魏敏表示,從國家目前“放管服”改革趨勢看,對於高度市場化的行業,準入、審批、許可等行政強制手段會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信用體系建設和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

對此,蔡武建議加快推進兩個措施的建設,即廣州市統一的“家政服務信用資訊平臺”和分批推進從業人員持證到府服務制度。

“在誠信平臺建設方面,目前我市已有市家協的行業自律平臺和市婦聯的誠信平臺,我局下一步將重點推進家政服務信用體系建設。”魏敏表示,從明年起,花3-5年時間大力推進家政持證到府服務,每年持證到府人數2萬-3萬人。

“政府部門牽頭建設整個廣州市的網路,所有從業人員納入到系統裏去。”市政協委員方頌提出,通過網際網路,將所有在冊的家政服務企業和從業人員納入大數據平臺監管,建立信用檔案,監督規範經營。

■“星級”家政真能提供星級服務嗎?

高價請來所謂“星級”家政,卻未必能享受良好的專業服務。

市政協委員調研後發現,市場上的培訓機構水準不一,證書名目眾多,發證機關五花八門。

今年3至6月,廣州市集中開展了職業培訓規範管理專項整治行動,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何士林表示,下一步廣州市將落實民辦教育促進法,支援民辦培訓機構大力開展家政服務類培訓,規範民辦職業培訓機構辦學行為,凈化家政服務培訓市場。

“目前,國家層面的跟家政行業有關的專業技術職業資格有‘育嬰師’證;技能人員職業資格有:孤殘兒童護理員、育嬰員、保育員。”陳雲嫦認為,應規範證書的發放,規範證書的名稱。

針對家政服務市場魚龍混雜的現狀,市政協委員陳志宏建議扶持並培育一批具有高品質管理體系的龍頭企業,帶動廣州市的家政行業向著運作規範、高質高效的方向發展。同時,鼓勵職業院校有針對性地開設家政服務課程,與一些優秀的有規模的家政企業合作進行培訓,使培訓逐步系統化、正規化。

魏敏對此表示贊同,並提出將以大型家政服務龍頭企業為依託,通過訂單培養、定向輸出、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建立家政服務公司、興辦培訓學校,促進家政扶貧工作開展。

■破解“搭夥過日子”的難題

家政服務企業與家政員之間大都只簽訂服務協議,不簽訂勞動合同,屬於“搭夥過日子”的鬆散型關係,因此家政員得不到勞動法的保護。

鄭雪梅是比較幸運的家政服務人員,現在一家員工制的家政服務企業工作。“包括保險等各方面都有保障,在這邊工作相對來説會更加踏實。”

“員工制的經營模式確實有利於對家政人員的管理和家政行業的健康發展。”陳志宏指出,基於家政公司大多是中小微民營企業以及個體經濟組織,社會保險費用的交納成了員工制家政公司發展的障礙。如果家政從業人員在服務過程中給僱主或其家庭成員造成人身或財産方面的損害,家政公司的負擔會增加。這種擔憂也是造成家政公司不願意採取員工制的原因之一。

針對這種情況,陳志宏建議家政服務業行業協會可以購買家政服務職業責任險來規避風險。

一方面是要保護家政人員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又要規避加重企業的負擔,似乎是不可調和的矛盾。對此,何士林認為,參加社會保險是促進行業發展的保障因素。

陳雲嫦建議適時出臺家政業管理辦法的地方立法,為家政服務業的産業化、標準化、市場化保駕護航。

企業做大做強,從業者願意來、留得下、穩得住,消費者願意用、放心用、持續用。如此,家政服務業方能駛入良性發展的“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