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是幹貨!政協常委會議建言“高等教育內涵發展”“很有內涵”

發佈時間: 2019-08-28 10:57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劉佳 張寧銳 | 責任編輯: 李培剛

8月26日,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在北京開幕,圍繞“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協商議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出席開幕會。 新華社記者 丁海濤 攝

中國網北京8月28日訊(記者 張寧銳 劉佳)全國政協十三屆常委會第八次會議8月26日在北京開幕。此次會議主要圍繞“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協商議政。多位全國政協常委和列席會議的全國政協委員在小組會上圍繞“促進高等教育內涵發展 增強教育服務高品質發展能力”建言資政。如何促進高等教育內涵發展?委員們從管理、教學、師資、創新與文化等維度給出了具體建議。

多一把尺子衡量高校辦學品質

當前,我國高校存在評價體系單一、同質化發展趨勢明顯等問題。對此,多位委員提出多元化評價方案,激發學校辦學活力、發現辦學特色。

全國政協常委蔣平安建議,針對不同類型高校的特點,逐步建立分類考試綜合評價,促進高校特色發展。全國政協常委石碧建議,要更新高校教學理念,減少和清理各種評估、排名,提升高校專業品質。全國政協委員徐惠彬建議,改革高校評價體系,增加科技成果轉化貢獻的考核權重。

真正放權給高校

全國政協常委王光謙講了一小故事,清華大學學生赴西北某211高校參加大學實踐,在國家重點實驗室參加教學實踐時,辦公室的燈管壞了。報修之後,維修工表示只管換,但燈管需要自備。可由於政府採購網中沒有該燈管型號,因此,老師們只得自掏腰包買燈管。小故事背後折射出不小的問題王光謙呼籲:“要真正給大學辦學自主權,給大學鬆綁。”發出同樣呼聲的,不止他一個,劉卓明常委、歐陽明高常委、張勤常委、唐英年常委等都表達了類似的觀點。

強調以教學為中心導向

近年來高校錄取率提高的同時,科學管理的問題一定程度凸顯出來。有委員認為,高校評價體系多偏重於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功能,人才培養和文化傳承功能相對弱化。

對此,全國政協常委陸桂華建議,進一步強化高校教學中心地位,提高教學一線人員報酬水準,增加實驗、實習環節經費投入。改進高校考核評價體系,科研績效評價要以尊重科研規律為前提,針對不同類似高校分類協同評價,引導高校注重教書育人和特色發展。

大力推動特色學科高端發展

行業特色高校生存和發展面臨新的挑戰與機遇,必須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戰略,要把握“有特色”和“高水準”兩個關鍵。全國政協常委陳世炬建議,大力支援行業特色高校優秀學科發展,支援優勢學科碩士博士點建設,及時淘汰過時專業,減輕學生就業壓力和資源浪費。

優化教師評價體系

全國政協常委蔣平安建議,將德育成效和師德師風作為高校評價的一個重要指標,以學生的獲得感和成長度作為評價人才培養品質的重要指標。改革對教師的評價體系,制定和優化人才分類評價政策以及人才分類考核辦法,更加注重教師的實際教學能力和服務行業産業發展的能力。全國政協常委石碧建議,改革完善教師評價體系,將學界對教師的評價意見作為重要評價內容。

頂層設計本科師資培養

目前,我國不少高校的本科教學品質仍然不容樂觀,部分地方高校師資隊伍以年輕教師為主,缺乏有教學經驗老教師的傳幫帶,教學品質難以保障。

對此,全國政協常委鄭蘭蓀建議,教育部重視並部署高校教師的教學培訓計劃,發揮各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的作用,撥出專款用於地方院校教師的教學培訓工作,要求各高校考核教師的教學能力,並制定教師繼續學習的制度。除加強本土師資隊伍的建設與培養外,全國政協委員容永祺還提出,可以借鑒中國香港、新加坡等地入圍“世界百強高校”的經驗,考慮打破國籍限制,招聘具有卓越學術成就和領導才能的國際學者擔任校長。同時,吸引高質素的華裔學者回國任教。

對標行業需要 校企深度合作

目前,中美貿易和科技競爭的態勢,亟需高等教育者重新看待我國高等工科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迫切性。我國企業整體創新能力不足,高校科技成果轉化難,這與校企間的聯動機制不無關係。

對此,全國政協常委唐英年建議,現代企業制度應將企業教育責任納入制度之中,大型企業應內設教育管理機構,承擔大學生實習實踐的任務。鼓勵一流企業與一流大學合作創辦新工科專業。全國政協委員徐惠彬則建議,改革央企考核體系,發揮企業在協同創新鏈條中的樞紐作用。開展校企全鏈條、緊密型協同創新試點,構建新型校企協同創新機制。除加強産教融合外,還要解國家之渴,瞄準國家急需專業領域。全國政協常委高鴻鈞則建議,優化學科專業結構,特別注意發展目前國家急需的專業,如核心資訊技術、高端儀器設備、生命與健康、教育學等。

加強高校文化傳承功能

提到內涵式發展,離不開文化傳承。然而,在今天高校評價體系多偏重於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功能,文化傳承功能相對弱化。

全國政協常委陸桂華建議,加強師生人文素養與社會責任感培養,增加人文類課程設置及授課覆蓋面。留學生課程體系設置中應增加一門中國歷史或中國文化必修課,拓展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渠道。

推薦閱讀:

2019中國民企500強 這些企業最賺錢!

厲害!除華為納稅890億,還有這幾家民企納稅過200億

最全!這裡有2019中國民企500強完整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