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曬賬本 前7個月財政收入平穩 增支保民生

發佈時間: 2019-08-19 11:48 | 來源: 經濟日報 | 作者: 董碧娟 曾金華 | 責任編輯: 江虹霖

前7個月各地財政收入保持平穩,支出增長較快—— 各地曬賬本 增支保民生

從各地公佈的前7個月財政收支數據看,雖然收入普遍放緩,但總體依舊保持穩定增長態勢。與收入放緩形成反差的是,今年前7個月各地財政支出普遍保持較快增長。從各地支出結構看,都在重點增加對脫貧攻堅、結構調整、科技創新、生態環保、民生等領域的投入,支出結構不斷優化——

財政部日前發佈了前7個月全國財政收支數據,與此同時各地也陸續曬出今年前7個月財政收支“賬本”。受“史上最大規模”減稅降費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各地財政“賬本”呈現出怎樣的特點?面對收支平衡壓力,又採取了哪些實招應對?經濟日報記者採訪了相關人士。

收入保持平穩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白景明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各地公佈的前7個月財政收支數據看,雖然收入普遍放緩,但總體依舊保持穩定增長態勢。這一方面説明各地不折不扣地落實各項減稅降費措施,另一方面又説明各地通過不斷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速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等措施,不斷孕育釋放新動能。”

今年前7個月,北京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3713.7億元,雖然同比下降2.3%,但降幅比上月收窄0.2個百分點,而且已完成預算的61.7%,超時間進度3.4個百分點。相關稅種增幅同比下降或有所回落,比如增值稅完成1216.3億元,增長9.1%,增幅較上年同期回落1.1個百分點;企業所得稅完成919.3億元,下降6.4%;個人所得稅完成329.2億元,下降32.5%。

上海前7個月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5200.3億元,比2018年同期增長0.1%,財政收入運作總體平穩。深圳市前7個月累計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520.4億元,增長5.5%,完成年初預算的70.0%。

遼寧前7個月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72.1億元,增長3.2%。其中各項稅收收入1243.6億元,下降0.3%;各項非稅收入428.5億元,增長15.1%。

“前7個月,遼寧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均保持同比增長,完成進度均超過序時進度。但從增速看,受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等因素影響,收入增速呈逐步回落態勢。”遼寧省財政廳有關負責人表示。

山西省前7個月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606.9億元,比上年增長10.9%,增收157.4億元。湖南前7個月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742.05億元,同比增長1.76%。

陜西前7個月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539.88億元,佔年度預算2377.7億元的64.76%,比上年同期增長4.54%。內蒙古前7個月累計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41.2億元,完成年初預算的66.6%,比上年同期增加94.6億元,增長8.3%。

支出增長較快

與收入放緩形成反差的是,今年前7個月各地財政支出普遍保持較快增長。比如,山西省前7個月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615.8億元,比上年增長18.3%,增支405億元。其中,民生支出2150億元,佔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2.2%,增長21.1%,增支374.2億元。

雲南前7個月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19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支689.5億元,增長19.7%。貴州前7個月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累計完成3609.74億元,同比增長21.5%。

青海前7個月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972.7億元,同比增長10%。其中,教育支出104.5億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64億元,衛生健康支出93億元,農林水支出164.1億元,交通運輸支出114.4億元。

內蒙古前7個月累計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695.7億元,為調整預算的51.4%,比上年同期增加240.9億元,增長9.8%。其中,民生支出1807.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5.6億元,增長6.2%,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67.0%。

據上海市財政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前7個月,上海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4741.8億元,比2018年同期增長0.7%,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等重點支出完成情況較好。”

北京市前7個月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4354.8億元,增長4.9%,完成預算的60.2%。從主要科目看,社會保障與就業支出604.4億元,增長12.0%;衛生健康支出323.6億元,增長8.3%;節能環保支出181.6億元,同比增長13.8%。

“各地財政支出能夠保持較快增長反映出預算管理水準的不斷提升,資金能夠及時撥付到位,有效保障了重點領域需求。而且從各地支出結構看,都在重點增加對脫貧攻堅、結構調整、科技創新、生態環保、民生等領域的投入,著力支援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創新和技術攻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支出結構不斷優化。”白景明説。

形成良性迴圈

“可能有人看到各地財政支出數量和增速普遍大於財政收入時,會産生對赤字率是否上升及如何應對財政收支平衡壓力的擔心。其實,赤字率是以年度數據為基礎的,不存在單月或者季度性的赤字率。此外,各地公佈的財政支出數據包含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資金,而財政收入數據則只是地方本級收入。對這一統計方法的了解有助於大家更好把握地方財政收支數據。”白景明説。

當然,地方財政收支矛盾加大也是客觀存在的情況,而且這種形勢在下半年還將延續。為此,各地也紛紛拿出實招:比如,北京市在年初提出壓減市級部門辦公、會議、差旅等運轉類支出5%的基礎上,進一步按不低於10%的比例壓減非緊急、非必須項目支出;陜西省上半年發行新增政府債券622億元,重點用於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項目,保障重大決策的貫徹落實。

實際上,在年初部署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的時候,國家對預計出現的收支矛盾問題已作出一系列應對之策。比如,2019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安排75399億元,增長9%,是近年增幅最高年份之一,增量為歷年最大。其中,均衡性轉移支付增長10.9%,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獎補資金增長10%,老少邊窮地區轉移支付增長14.7%。

記者了解到,為支援基層財政平穩運作,中央財政積極完善有關轉移支付資金分配辦法。在測算分配均衡性轉移支付、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獎補資金時,把減稅造成的減收納入分配因素,支援減稅較多的財政困難地區緩解財政壓力,增強困難縣區的財政保障能力。在測算分配資源能源型和東北地區階段性財力補助時,將減稅降費新增作為主要因素,對減稅降費後財力比較困難的資源能源型和東北地區縣予以精準支援。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為支援企業減負,各級政府要過緊日子,想方設法籌集資金;中央財政要開源節流,增加特定國有金融機構和央企上繳利潤。

白景明表示:“實施減稅降費在短期內會減少一些財政收入,但從長遠看可以起到‘放水養魚’作用,減輕企業負擔、激發市場活力,推動經濟增長,由此擴大稅基、增加稅源,實現經濟發展與財政增收的良性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