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選編 | 致公黨中央:發展向東盟國家跨境農業産業 完善跨境農産品監測體系

發佈時間: 2019-08-13 18:06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和海佳 | 責任編輯: 和海佳

【編者按】雲南、廣西等地是中國從陸上通向南亞、東南亞和中東的門戶,與越、老、緬6省(邦)32縣(市、鎮)接壤,是少數民族聚集區。打造跨境農業産業經濟帶,既有助於邊境地區脫貧,夯實邊境經濟基礎,又能對服務國家外交大局鞏固睦鄰友好關係,加快農業“走出去”發揮重要作用。對此致公黨中央提出《關於加快發展面向東盟國家跨境農業産業的提案》,建議推進跨境區域一體化市場體系建設,完善跨境農産品監測預警體系,整合當地農業科技合作交流機制。

【分析】在雲南、廣西等地開展跨境農業産業合作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自然資源和農業生産具有較強互補性。越、老、緬三國有豐富的光熱、土地和水資源,有大量適宜種植熱帶經濟作物的輪歇地和荒地,而我國在農業技術、農産品加工技術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利用鄰國土地資源介入糧食和橡膠、甘蔗、西瓜、熱帶水果、茶葉等經濟作物種植生産,農産品市場供需結構相互影響滲透形成優勢互補,將是我國農業進一步拓展空間的有效途徑。

二是互聯互通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商務部2013年以來先後與越南、寮國、緬甸簽署了關於建設跨境(邊境)經濟合作區諒解備忘錄,推動了雲南等省與鄰國在公路等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合作。

三是跨境農業合作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隨著近年來“一帶一路”倡議下中越邊境地區農業科技走廊、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滇桂等地與鄰國在農業技術交流等方面已有多種形式合作,區域農業交流合作機制及開放合作平臺體系基本形成。

【建議】當前跨境農業産業經濟發展存在跨境區域農業資源和生産要素市場體系不夠健全、跨境農産品貿易存在不少非關稅貿易壁壘等問題和困難,對此致公黨中央提出以下三方面建議。

第一,加快推進跨境區域一體化市場體系建設。培育跨境一體化的農業生産要素市場和農産品交易市場,促進農業資源及生産要素實現自由流動,使我國的技術、人才、市場和資本比較優勢與鄰國的土地、勞動力和農業資源比較優勢形成有機融合。

與鄰國在便利通關、檢驗檢疫和市場準入等方面加強合作磋商,降低和取消農産品收費項目,完善與鄰國農産品貿易相關法律法規的對接。

第二,強化跨境農業産業發展協同機制。發揮與鄰國現有協調機制和定期聯席會議制度的作用,完善推進跨境農業産業發展的雙邊省級及以下政府間定期磋商會晤機制。

建立和完善跨境農業産業經濟建設中的利益協調與平衡機制,完善跨境農産品監測預警體系,包括市場資訊收集、生産情況監測、病蟲草疫等災害預警等在內的一整套工作體系。

第三,加大相關政策的支援和落地力度。幫助支援州(市)政府駐鄰國商務代表處工作,加強溝通磋商推動外方政府建立農業合作聯絡機制。

整合當地農業科技合作交流機制,給予經費資助及開展績效評估,同時支援當地與鄰國探索其他相關農業科技合作交流機制建設。

加大引導性優惠政策力度,鼓勵農業龍頭企業積極“走出去”,建立跨境農業合作産業園區,並對相應農用物資出境、農産品入境等給予政策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