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政協“加快閩東北閩西南兩大協同發展區建設”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綜述

發佈時間: 2019-08-12 11:31:32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江虹霖

2.jpg

  福建省政協主席崔玉英帶隊在泉州晉江市調研傳統産業創新發展情況

1.jpg

  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現場

作為全國最早開展區域協作的省份之一,福建省去年把“經濟協作區”上升為“協同發展區”,在新起點上進一步形成雙輪驅動、南北互動、協調推進、統籌發展的良好格局。閩東北經濟協作區和閩西南經濟協作區聯席會議相繼召開、《閩東北協同發展區發展規劃》《閩西南協同發展區發展規劃》編制順利完成、南龍鐵路開通運營、廈漳泉城市聯盟大通道投建……一連串的“組合拳”招招精準,讓福建省站在了新一輪産業變革和區域發展的前沿。

福建省推動閩東北、閩西南兩大協同發展區建設,是落實黨的十九大確定的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促進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具體行動,更是深化山海協作、推動閩臺融合發展、促進老區蘇區脫貧攻堅、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舉。

今年,福建省政協將“加快閩東北閩西南兩大協同發展區建設”列為首場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議題,省委書記于偉國對做好調研協商作出指示。“圍繞此次議題組織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開展協商,體現了政協積極響應省委重大決策部署,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履職原則。”省政協主席崔玉英數次主持會議研究部署,對做深做實此次調研協商提出要求。

6月28日,福建省政協召開“加快閩東北閩西南兩大協同發展區建設”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會上,深思熟慮、有備而來的省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和相關部門負責人圍繞“協”與“同”,坦誠直言、交鋒交融、尋求共識,讓本就火熱的協商氛圍更加濃厚。

■多委聯組集聚“協同”力量

四月仲春,微風習習。

在福州濱海新城裏,省政協“加快閩東北閩西南兩大協同發展區建設”調研組從港口、産業園,到開發區、大數據中心,一路走來,認真看、詳細聽,不時拿起手機拍攝。

“區域協同發展,不是相鄰地區的簡單相加。要打破行政區域的‘墻’,合理分工,優勢互補,實現更高品質的一體化發展。”緊張忙碌的調研時間裏,乘車途中、飯桌上……委員們一刻也沒閒著,談的都是兩大協同發展區建設,探討的都是差距與對策。

從“大山海經”到“山海協作”,福建省不斷開展區域合作探索,逐步形成閩東北、閩西南兩大協同發展區。閩東北協同發展區包括福州、寧德、莆田、南平、平潭四市一區;閩西南協同發展區為廈門、漳州、泉州、龍岩、三明五市。兩大協同發展區涵蓋了全省所有區域。

今年初以來,省政協聚焦協同發展區融合發展,採取多委聯組承辦,由提案委、經濟委、農業和農村委、人資環委、教科衛體委等多方共同參與的形式,組織20多個界別、8個民主黨派和工商聯近百名委員,開展大調研。各調研組深入兩大協同發展區和海南、河北兩省,實地走訪18個縣(市、區),召開各類座談會26場,線上線下徵集調研選題和意見建議110多條。最終,集思廣益形成1份高品質的綜合報告和35份特色鮮明的專題報告。

省政協課題組從區域聯動、閩臺融合發展、産業配套協作、老區蘇區脫貧奔小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社會事業便利共用、生態環境共保聯治7個方面提出22條建議。建議以福州都市區和廈漳泉同城化區域的服務業和高技術産業發展、城際鐵路和地鐵建設、市區範圍擴大及品質提升工程為突破口,進一步發揮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因地制宜地深化閩臺優勢産業融合發展,落實同等待遇,擴大民間交流;整合産業園區資源,鼓勵一區多園、以強帶弱,破解沿海土地約束和山區發展不充分的困局;解決港口專用線、福廈鐵路客貨分流、聯結內陸主通道問題,打通疏港鐵路大通道。

福建産業協作持續加強,閩東北協同發展區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等産業上策劃了一批關聯項目;閩西南協同發展區在山海協作上發力,廈門(安溪)經濟合作區已引進30家企業入駐。“協同加速度,源於發展新思路。”負責調研工作的省政協副主席魏克良認為。

■協以成事挺進高品質時代

“建議推進大數據整合共用和深化應用。”“可建立幹部培訓和人才培養協同機制。”……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上,4位常委作專題發言,省直有關部門負責人積極回應,民主黨派、政協委員、專家學者爭相發言,在一來一往互動、真誠協商交流中,凝聚了共識,提振了信心。

兩大協同發展區是在“全省一盤棋”高度上提出的宏觀決策,而福州都市區和廈漳泉同城化區域則是棋局上的核心位置。劉塨常委建議,區域內外結合,中心城市加以拓展,實施泉州、晉江、石獅、惠安一體化,山海優勢互補,輻射通道疏通,最大限度發揮輻射傳遞效率。

基礎設施一體化是建設兩大協同發展區的先行領域。“目前,與公路、水路等交通方式相比,疏港鐵路是制約全省港口集疏運發展的薄弱環節。”鄭斌委員總結出“九字建言”:暢通道、拓貨源、優機制。他認為,要打通東西向港口至腹地的鐵路大通道,做強核心港區,強化海陸聯動。

對此,省交通運輸廳負責人在會上回應,下一階段將重點推進協同發展區之間的交通項目建設,充分發揮交通的基礎支撐、引導作用。

“推進兩岸融合和‘小四通’需要信心、耐心和恒心。”董良瀚常委建議,增強合力協同發展,以資訊暢通推動民心相通,出臺更多更優惠的政策推動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並在通橋的基礎上規劃廈金輕軌建設,帶來更多的民生便利和經濟效益。

“全省沿海和山區在資源條件、産業基礎、開發程度等方面存在較強的差異性,建議加快建設山海協作園區。”長期關注老區蘇區發展的伍長南委員希望,有序引導沿海産業向共建園區轉移,提高園區産業集群水準;完善協作政策和管理機制,激發共建園區市場主體發展動力;加大共建園區軟硬體設施建設力度,提高園區發展水準。

就産業配套協作,林治良常委建議,促進全省科技創新協同發展,完善政府間科技創新協同發展頂層設計,建立創新創業載體平臺合作機制,構建科技仲介合作協同機制,共建科技創新平臺,推進各層次教育協同發展,推動科技金融協同合作,探索兩岸科技創新協同機制。

大醫院就醫人滿為患、醫聯體缺乏有效協調機制、基層基礎十分薄弱……民盟福建省委會建議,理順管理體制,擴大區域醫聯體自主經營權,形成“權責一致”責任共同體,讓區域三級醫院“舍得放”,以“網際網路+”形式,實現區域醫療資訊聯動。

“河長制”是建設清新福建過程中一項行之有效的實踐。薛雄志常委提出,探索與“河長制”對接的“灣長制”,可借鑒其他省份經驗,結合省情,摸索出一套有福建特色的、以“灣長制”促進海灣環境協同保護的海岸帶綜合管理模式。

“我們將認真研究、積極吸納委員們的意見建議,充分運用好這次協商成果。”于偉國表示,將以更快速度、更大突破,推出更多創新體制、有效政策、務實舉措,形成更多標誌性成果;以更大格局、更大舉措,在政策、機制、舉措上全方位發力,不斷提升協同發展區建設層次和水準。

“加快兩大協同發展區建設,既是省委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高品質發展落實趕超作出的重大決策,又是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深化山海協作、推動城鄉統籌的‘福建方案’。”崔玉英錶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重要論述和對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續為兩大協同發展區建設獻計出力,不斷提升履職品質和水準,為新時代新福建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