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揚委員:全民健身也要講科學

發佈時間: 2019-08-09 10:01:10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盧佳靜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誌。將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從“被動醫療”向“主動健康”轉變,是實現“健康中國”重要舉措。運動是主動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將運動與醫學有機結合,預防控制慢病的井噴式爆發,構建體醫結合的主動健康模式,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保駕護航,是健康中國的重要內容。

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準的提高,對科學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越來越成為老百姓的重要訴求。原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在《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發佈會上指出,2007年我國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口比例是28.2%,2014年這一數據已上升到33.9%,提高了5.7個百分點。隨著健康中國工作的推進,近些年參加體育鍛鍊的主動健康人口會更多。然而,參加體育鍛鍊人口的增多也帶來一些問題。有研究對社區參加健身運動居民的調查表明,一年內發生1次運動損傷的為32.1%,2次損傷的為38.1%;而中學學生的運動損傷比率更高,男女生一年內發生損傷的比例分別為62.8%和52.8%。另外,運動健身過程中運動性猝死案例也屢見不鮮。因此,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全民科學健身十分必要。

全民健身上升為全民科學健身,體醫結合是關鍵。全民健身服務和衛生健康服務關注的都是公眾健康需要,都具有全民性、普及性和公益性,將二者結合形成“體醫結合”的科學健身模式應該是構建民眾健康屏障的最佳組合,有利於將醫療服務、健康教育與全民健身高效、順利地推進,從而使人人享有健身、享有健康的目標真正得以實現。然而,由於我國衛生與體育兩部門體制上的各自為政以及條塊管理,本應發揮的“體醫結合”共用和協同作用很難達成。因此,在現有體制下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加強體育與醫衛部門的聯動管理,是推進全民健身科學發展的重要措施。

體醫結合的一個重要內容是運動處方,也就是讓民眾通過體質及醫學測試,根據其個體的體質與健康狀況、個人興趣,以處方形式規定運動強度、運動時間及運動頻率的有目的、有計劃的運動健身指導方案。而針對慢病人群的運動處方,因要考慮其病情控制的藥物治療與運動之間的協同,是更為複雜的個性化運動處方。目前,我國在運動處方研究上還基本以效果驗證的實驗性研究為主,缺乏具有實踐指導意義上的個性化運動處方,需要加強運動處方研發及運動處方庫的建設工作。此外,運動健身效果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僅靠“運動處方”還達不到精準指導的要求,還需要以運動處方為核心,依據個體差異特徵,綜合社會心理學、醫學、生物學、運動學等多源資訊制定運動健身指導方案,才能達到運動促進健身的個性化精準指導,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全民科學健身。

醫務人員是社區衛生服務的主體,他們雖然知道運動健身、防治疾病的重要性,但由於缺乏有關運動知識,無法給服務對象開出具體的、針對性的運動處方。因此,要加強對社區醫務人員有關運動知識與技能的培訓,將運動健身指導納入社區衛生服務體系,要求醫生能夠在問診時詢問病人體力活動及運動的相關資訊,對體力活動預防疾病和治療疾病的作用進行詳盡的分析論證,給每一位病人、來訪者以及在每一項治療計劃中制定運動處方。

一方面鼓勵醫學院校與體育院校通過聯合辦學、聯合培養的方式,設置具有“醫體結合”特色專業課程和實踐教學體系,使學生能夠紮實掌握體育學和醫學兩方面的知識,培養出具備醫學和體育學知識的複合型人才。同時,政府部門也要創造條件,制定相關政策吸引“醫體結合”的複合型人才到社區工作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