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因地制宜多元發展 走出脫貧攻堅致富路——六盤山片區政協精準扶貧交流推進會與會人員考察隆德縣
7月23日,六盤山片區政協精準扶貧交流推進會第一考察組赴固原市隆德縣進行考察。青海省政協主席多傑熱旦,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主席崔波帶隊考察。
7月的隆德縣以綠為底色,沿公路行駛,村莊錯落有致,掩映在山巒疊翠中。隆德縣轄13個鄉鎮,2013年底確定貧困村70個、建檔立卡貧困戶10167戶39612人,貧困發生率28.5%。截至2018年底,全縣70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累計減貧9985戶38914人,剩餘貧困人口336戶1009人因病、因災、自身發展力不足等原因尚未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72%,行政村基本公共服務領域主要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準,全縣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9277元,貧困戶均實現了“兩不愁三保障”。
依託六盤山脈而居,觀莊鄉前莊村裏一座座紅頂白墻的房屋映入眼簾,考察組首站走進村內人造花扶貧車間。600平方米的廠房內,在此務工的留守婦女正在忙碌,精美的成品花藝吸引考察組一行駐足觀賞。考察組了解到,車間從建成以來,吸納留守婦女和老人穩定就業,其中包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每人平均月收入1500元以上,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持家創收兩不誤。
“家中幾口人?種了幾畝地?”
“脫貧後日子改善了嗎?”
……
在村民魏玲、陳志芳家中,考察組成員詳細詢問群眾生産生活情況,切實感受到脫貧工作在當地深入紮實開展,大家過好日子的信心越來越足。近年來,前莊村依託北聯池、伏羲崖兩個旅遊景點和隆張公路旅遊環線區位優勢,發展旅遊業助推脫貧攻堅,全村133戶農戶種植1900畝油菜花,發展農家樂、民宿客棧,同步銷售農副産品、蜂蜜、中藥材、野蕨菜等。從2014年到2018年,共脫貧90戶360人,貧困發生率由32.2%下降到0.73%。
隨後,考察組來到聯財鎮聯合村考察産業發展及鄉村振興情況。村民齊福顯向考察組詳述著家中的收入來源:“兒子在煤礦打工有收入,杏樹結果了有收益,黨的脫貧政策有保障……”他説得樂呵,大家聽得高興。考察組還看到墻上貼著一張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明白卡,上面清楚地顯示了幫扶責任人和第一書記資訊並附有照片,貧困戶脫貧時間、脫貧目標實現情況、扶持措施等一目了然。近年來,聯合村立足區位優勢和自然條件,依託聯合生態農業園區3200畝蔬菜基地,輻射帶動全村3個村民小組501戶農民發展蔬菜種植、初加工、預冷貯藏、運輸銷售。2018年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到11560元。農民收入增加後,聯合村還積極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先後全面維修改造鄉村道路和農村街道,改造危窯危房,為村民安裝太陽能熱水器、改造水衝式廁所,建成村部、文化廣場、老飯桌等公共服務設施,助力鄉村振興。
鄉間小路蜿蜒曲折,一花一草沐浴陽光。考察組一進入鳳嶺鄉李士村就來到鳳河醋廠,廠子裏散發出來濃郁的發酵味道讓大家都對土方釀醋的傳承手藝感慨不已。相隔不遠的油坊正在壓榨胡麻籽,經過去雜、破碎、蒸炒等工序,胡麻油香溢滿屋。發展特色農産品加工,是李士村探索開展農村資産股份權能改革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有益嘗試和探索。自2018年被縣委、政府確定試點村以來,李士村整合資金成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利用改造過的閒置村小學校舍建成並擴大農家超市、醋廠、油坊、小雜糧初加工廠和農機作業服務隊5個經營實體,使村集體資産不斷積累、農民收入不斷增加。2018年底,李士村對純收入38.6萬元進行分配,除去提取公益金、公積金、風險保障金5.6萬元,對剩餘進行分紅,助力村民脫貧增收。
在推動脫貧奔小康過程中,隆德縣各鄉、各村走出了因地制宜、多元發展的路子。考察組認為,生動的脫貧實踐經驗詮釋了隆德縣在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中所做的不懈努力,希望繼續鞏固脫貧成果,促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確保實現與全國全區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目標。
當天,考察組還前往隆德工業園區企業進行考察,到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館開展紅色基因傳承教育活動。
國家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馬愛國,自治區黨委常委、固原市委書記張柱,甘肅省政協副主席康國璽,陜西省政協副主席王二虎,自治區政協秘書長阮教育參加考察活動。(李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