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屆中國生態健康論壇:為高品質發展添“綠”

發佈時間: 2019-06-23 09:44:45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謝靚 | 責任編輯: 王靜

綠色,代表自然與生機。對於今天的中國,綠色也是實現高品質發展的“生機”。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走出一條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品質發展新路子,是擺在各級政府面前一道至關重要的課題。

6月13日至14日,由農工黨中央主辦的第十四屆中國生態健康論壇在江西省南昌市舉行。綠色,成為與會人士頻頻提及的關鍵詞。

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同行,將産生變革性力量。論壇上,民主黨派人士、國家部委相關負責同志、兩院院士、專家學者、地方政府代表紛紛為此建言,提出了意見建議。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對習近平總書記這句話,中國工程院院士、農工黨中央常委王金南特別有感觸。會上,他介紹了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公佈的一個新概念——GEEP(經濟生態生産總值)。作為此課題的負責人,王金南説,GEEP是在國內經濟生産總值(GDP)的基礎上,扣減人類經濟生産活動産生的生態環境成本,加上生態系統給經濟系統提供的生態福祉。“簡單説,就是綠水青山加上金山銀山。”王金南説。

其實,早在十多年前,相關部門和省市就開始進行綠色GDP研究,將資源環境因素反映在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GEEP相當於綠色GDP的“升級版”。王金南建議這套核算體系可以作為地方政府政績評價的參考指標。

“應通過政策機制、市場機制與技術的創新,讓生態産品提供者獲得經濟利益,最終實現高品質發展。”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任歐陽志雲以青海三江源為例,進一步向大家解釋,青海三江源為當地及下游工農業發展、水力發電、居民生活提供水資源,為青海省創造價值達千億元。

為推動綠色發展,從中央到地方都作出了不懈努力,大氣污染治理就是典型。中國工程院院士郝吉明説,現在,我國正在建立世界上最大的清潔節能燃煤發電體系。但是,大氣污染防治主要挑戰還是能源消費,應加大非電行業燃煤污染控制,全面轉向清潔供暖,改善區域運輸結構,加強非道路柴油機排放和船舶排放控制。

和大氣污染治理一樣,我國水污染治理也取得可喜的進步。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水環境規劃部主任王東説,全國地表水環境品質總體呈改善趨勢,1995年至2017年,全國地表水劣V類比例從36.5%下降到8.3%,“十一五”以來改善最為明顯。他建議以流域分區體系作為空間基礎,運用系統思維解決水污染問題。

如果説以往的環境污染治理多少帶有“運動”色彩,今天,生態環境保護更需要科學、精準的現代化治理體系。北京中科創新研究院生態環境大數據研究中心主任姚新認為,環境大數據可以應用於大氣、水和土壤的分析與監管,以及污染源監管、執法督察等方面,“比如對霧霾的治理,可以像治療癌症的靶向藥一樣,實現精準找霾,以及精準研判、調控和評估。”

在與會人士看來,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不僅造福我們這一代人,更是對子孫後代的承諾。為高品質發展添“綠”,這是大家共同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