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起Vlog大賽,推出十億流量扶持Vlog計劃,補貼5億現金支援Vlog項目……最近,一些網際網路視頻平臺紛紛推出扶持Vlog的舉措,不亞於當年推廣短視頻的力度。當許多人還不清楚Vlog是何物時,它正在悄然成為視頻行業的新風口。
Vlog,其實是VideoBlog(視頻部落格)的簡稱。這些年來,從QQ空間的三言兩語、部落格長文,再到朋友圈曬九宮格照片與小視頻,網際網路日誌的形式不斷迭代。而視頻部落格由於聚合圖像、聲音和文字等功能,又不受時長限制,成為全方位記錄生活、分享思考的載體,很受用戶歡迎。
有人錄製了耄耋祖母的生活片段,有人拍下了溫馨的家常便飯,有人記錄下自己的留學日常……未必驚心動魄、笑料迭出,卻常有人不知不覺看了大半天。看過之後,即便沒有智識的收穫、心靈的觸動,但“他者的生活”本身就令人好奇。從鄉村、異國的風物,到工匠、演員的日常,Vlog向我們打開了一扇扇陌生世界的大門。旅遊的腳步難以窮盡山山水水,電影小説的情境難免有藝術加工,而透過Vlog,讓我們看到一個真實世界的大合集。生活,原來還能這麼過。
作為網路紀錄片的重要部分,Vlog帶來了大量的“一手材料”和“口述歷史”。當我們想了解異域他鄉、不同人群,在場者、親歷者遠比知名導演更有發言權。以Vlog為形式,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紀錄片的“編劇”和“主演”。自己的生活自己過,自己的生活自己拍。或許鏡頭搖搖晃晃,或許一鏡到底毫無剪輯,或許設備不專業、技術不過關,但天然無雕飾的感覺恰恰最真實可信。與誇張搞笑、帶有表演性質的短視頻不同,技術門檻較低、第一人稱紀實,有望讓更多人參與到Vlog的創作中來。
但事實上,不少人表示創作Vlog並不容易。很多知名視頻博主為創作付出了高昂的成本,有人花重金學英式用餐禮儀,有人辭職去印度體驗異域風情,很難説清到底是Vlog在記錄原本的生活,還是Vlog改變了原本的生活。如今,出現了萌寵、旅遊等主題的套路化Vlog,出現了專業的Vlog學院,説明視頻部落格在生産、傳播、變現等方面日益産業化。從技術角度看,一條高點擊量Vlog,往往需要完整故事、陌生化表達、鮮明的個人風格,而這往往需要長時間的頭腦風暴、拍攝製作,憑一己之力很難完成。當Vlog一味追求流量,它就不再像部落格那樣直抒胸臆,轉而只是追求盡人皆知。
是隨手偶得還是苦心孤詣,Vlog的定位似乎出現了截然相反的兩種傾向。出現這一問題的重要原因,是因為不同平臺的屬性決定了Vlog的不同風格。如果植根深社交、窄傳播,Vlog大可隨心所欲地向親朋好友吐露衷腸,不必關注製作是否精良;如果追求淺社交、廣傳播,Vlog就需要考慮粉絲的需求、量身定制。
記錄生活,不需要編造故事;講述生活,期待獨特的場景與視角。在大千世界中觀人所未觀之景,在尋常事中見人所未見之理,各有各的獨特,各有各的價值。對於大多數視頻博主而言,有踏遍萬水千山的雙腳,配上挖掘生活的一雙慧眼,才更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