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上午,市政協、市城市管理委召開“加強垃圾分類、實現垃圾減量化和資源化提案”集中協商辦理座談會。市城市管理委介紹,今年本市將在224個街道鄉鎮開展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創建,全市垃圾分類制度覆蓋率將達到60%。
今年市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期間,共有15件政協委員提案涉及垃圾分類和資源再利用,委員們反映最多的問題是生活垃圾和再生資源收集設施缺乏規劃,設施不足;收運過程不規範,存在混裝混運現象;垃圾清運能力不足,廚余垃圾清運不及時;處罰難、執法力度不夠;垃圾分類無責任人,責任人制度落實不夠;居民垃圾分類意識不強等。
一些委員從宏觀角度對垃圾分類、減量、資源化提出了系統方案,還有一些委員就推進垃圾分類全過程管理、提升城市精細化水準提出了改進提升的管理策略,建議加強對垃圾分類治理落實效果的監督檢查,建設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建設,對外賣餐盒和廢紙進行減量、再利用等。
市城市管理委相關負責人在彙報提案辦理情況時表示,北京市在積極探索源頭垃圾分類,已經在垃圾分類示範片區探索形成了4種行之有效的垃圾分類投放模式,包括有人值守垃圾分類驛站、撤桶撤站定時定點流動收集、到府或定點回收再生資源、設置垃圾分類智慧投放箱等,並建立了環衛專業運輸和社區垃圾收集的有效銜接,著力解決混裝混運問題。截至去年底,開展示範片區創建的街道、鄉鎮總數達到100個,全市垃圾分類制度覆蓋達到30%。今年底之前,將在224個街道鄉鎮開展示範片區創建工作,全市垃圾分類制度覆蓋率要達到60%。
今年本市將推進源頭垃圾分類投放點和再生資源交投點融合,促進垃圾分類投放站、垃圾分類收集房、密閉式垃圾分類清潔站兼顧再生資源回收功能,推進再生資源分揀設施規劃佈局,加快分揀中心建設。同時,健全垃圾分類的市場運作機制,完善垃圾分類價格機制,試點探索餐廚垃圾全量收費改革。研究基於市場的再生資源專營政策,以及再生資源分揀中心的投資政策,使願意參與、有能力參與垃圾分類的企業“進得來、收得著、出得去”。探索建立全市統一的積分管理制度,建立居民垃圾分類的信用賬戶,通過建立投放垃圾的行為約束機制,逐步改變居民隨意投放垃圾的習慣。
委員們建議,加大垃圾分類強制力度,探索建立“不分類不收運”的倒逼機制,對未實行垃圾分類或分類不符合要求的單位,拒絕收運並移交執法部門處罰。借鑒上海等城市立法思路,從可回收物的準公益性定位、居民垃圾分類和繳費義務、非居民生活垃圾按市場價格全成本付費、社會企業參與垃圾分類準入和退出機制等方面,開展試點和研究,為《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修訂創造實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