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每天至少有1個小時在戶外運動的同學舉手。”
“哪位同學能示範一下眼保健操應該怎麼做”……
5月20日,廣州市政協“有事好商量”第3期走進校園,委員和專家給同學們上了一堂關於近視防控的科普課。
黑板上的一組圖表令現場所有人觸目驚心:2018年,全國的近視率為53.6%,其中,小學生為36%,初中生為71.6%,高中生為81%。各國青少年近視率:中國53.6%,法國約20%,美國約25%,德國15%以下,加拿大3.4%,澳大利亞1.3%。
“如果我們祖國的未來都架上了厚厚眼鏡,還如何眺望遠方呢?”主持人吳澤華的呼聲發人深省。
“青少年近視高發的原因主要有四:課業負擔比較重、學生缺少戶外活動、過度使用電子産品、國民防控意識不強。”廣州中山眼科中心驗配中心主任曾陽發是此次“科普課”主講人之一。他提醒,雖然現在有近視手術,但眼球的損害不可恢復,要重視保護眼睛。
“家長更加看重的是孩子的成績,而非眼睛健康。書可以慢慢讀,但眼睛近視是不可逆的。”市政協委員何冰也是一位中學校長,她説,家長對於保護眼睛預防近視有不少誤區,如高度數低配鏡、晚上運動可以緩解視力等。“説明如何預防青少年近視的宣傳力度還不夠,”何冰建議醫療機構要發揮專業作用,不僅給患者配眼鏡,更要加大宣傳和科普。
市衛健委疾控處負責人張屹回應表示,衛健委將會同教育部門,加強對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的宣傳教育,組織專家和醫務人員深入托幼機構、中小學校指導開展健康教育專題講座、諮詢,讓科學用眼知識進學校、進社區、進家庭。
市教育局副局長林洽生也表示,近視防控需要全社會參與,其中家長是不可或缺的環節。他倡議家長提升對教育價值的認知,不讓孩子過度參加校外培訓。建議學校嚴格落實學生每年1次健康體檢和每學期2次視力監測制度。
近年來各界一直努力為學生減負。但青少年近視率仍逐年上升。與會人士認為,電子産品是其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且不説學生在課外玩電子遊戲,就連課內很多作業也需要在電腦或手機上完成。”有委員指出。
“我觀察到,廣州市各中小學都在課室裏增加了多媒體教學設備。我曾在中學不同年級教室當了一天的學生,7節課中有5節課都是多媒體課程。”胡國勝委員擔憂地説,多媒體教學由於光線強、字體小,學生不得不將眼睛高度聚焦,眼睛長時間在高強光下學習,難免造成視覺疲勞。他建議,幼兒園階段慎用多媒體,中小學階段也儘量少用多媒體。
何冰也建議,儘快開展研究,制定出臺有效防控兒童青少年科學使用電子産品的方法、時間等相關標準。
這一建議與市政府的工作不謀而合。市教育局牽頭起草了《廣州市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學校減少電子産品使用的措施,嚴禁學生將個人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産品帶入課堂,帶入學校的要進行統一保管。
帥亦雯委員建議,把“下課鈴”改為“日光鈴”,聽到鈴聲,孩子們就到戶外去運動。
“每天課外活動多一節課,近視就能下降三成。”曾陽發用數據論證了這一建議。胡國勝委員則呼籲把“課間十分鐘”還給孩子們……
話音剛落,現場的近百名的學生一陣歡呼。
2019年2月,廣州市入選全國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改革試驗區。“希望通過這次活動,把防控青少年的近視眼問題作為科普熱點,盡可能多地把有關知識傳播到家長、學生之中。”市政協副主席柯珠軍説,建立起“政府主導、學校主體、高校和科研機構支援、社會參與、全員融入”的近視防控的廣州模式,全面推動近視防控工作深入有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