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政協關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

發佈時間: 2019-05-24 09:09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高新國 | 責任編輯: 李培剛

京杭大運河河北段全長530公里,是河道樣態最真實、原生態風貌保持最完整的河段,被稱作“活的遺産走廊和生態走廊”。河北不僅將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看做文化工程,還將其定位為生態工程、民生工程、發展工程。

河北省政協也一直關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民主黨派和有關市縣政協及政協委員也積極建言獻策。

大運河流經河北5市17個縣(市、區),統籌協調成為促進保護傳承利用好大運河文化的關鍵。在今年省政協全會上,民革河北省委會建議,加大省內層面協調力度,在涉及的地市建立跨地區、跨部門的溝通、協同聯席會議制度,推進省內運河河段河長制度建設,以統籌相關部門職責,推動文化遺産保護、河道水系治理、生態環境修復、文化旅遊發展等工作有機結合。

文物要發掘保護,非遺更應傳承發揚,但“活”起來的文物和非遺才能産生更大影響。滄州市政協調研後提出,應深入挖掘研究大運河內涵價值和文化精髓,恢復運河漕運碼頭等歷史場景,建設特色文化街區,活化民俗、美食、鏢師、武術、縴夫、酒肆、演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産,展示積澱在大運河千年曆史中的漕運文化、盤古文化、武術文化、雜技文化、鑄造文化,傳承大運河沿線具有地方特色的節慶、戲曲、文學、民間藝術、傳統技藝,講好與大運河相關的歷史故事。

文旅融合是利用好大運河文化的重要載體。滄州市政協委員鄭志利建議,利用沿線重要遺産資源設置精品旅遊線路,相關市縣聯動合作,通過線路連通、主題標識設計、主題系列展示、主題活動組織等方式,營造文化主題突出的旅遊線路,共同構建河北段文化旅遊形象。

無水不成河,缺水斷流是河北段大運河面臨的重要問題,這大大降低了旅遊吸引力。在今年的省政協全會上,馮月亮委員建議,在加大生態用水財政補貼支援力度的同時,協調上游有關省、市,貫通河流水源,使大運河真正恢復水源充沛、風光旖旎的原始風貌。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民盟河北省委會提出,應成立省級層面的運河文化研究院或智庫中心,促進運河文化帶建設理論與實踐研究的系統化、規範化,同時協調沿線城市的科研力量,圍繞大運河文化帶的歷史文化、旅遊産業、生態環保、景觀設計、城鎮規劃等開展研究,在文化品牌打造、文化遺産保護與開發、生態文明建設、地方文化宣傳等方面,構建人文社科研究協作機制,搭建起開放交流的互動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