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醫護服務讓養老更安心

發佈時間: 2019-05-20 11:28:26 | 來源: 慈善公益報 | 作者: 郭詩錦 | 責任編輯: 耿鑫

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8年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為24949萬人,佔總人口比重的17.9%,其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為16658萬人,佔總人口比重的11.9%。數據表明,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當前,我國養老最大的難題是維持健康體魄的持續性與獲取醫療護理的便捷性,以及對醫療服務資源的依賴性,為老年人構建綜合的、連續的、適宜的醫療服務,從而滿足老年人在生理上、心理上的整體養老需求。

醫養結合養老有保障

醫養結合是集醫療、護理、康復和基礎養老設施、生活照料、無障礙活動為一體的養老模式,其優勢在於能夠突破一般醫療和養老的分離狀態,實現為老年人提供及時、便利、精準的醫療服務,並最終將醫療服務、生活照料服務、健康康復和臨終關懷等等整合提供一體化的醫養結合服務,從而滿足老年人的整體養老需求。如今,此類醫療機構開辦護養中心的“醫中有養”模式,正在我國多地開花。

重慶市沙坪壩區井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全市較早設置養老功能的基層醫療機構之一。井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集醫療、護理、保健、娛樂等功能于一體,常年入住老人110人,入住率已達100%,其中失能老人佔比85%。井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人楊強介紹,老人生病時可直接到醫療區接受治療,如果病情加重,還能通過“綠色通道”及時轉往上級醫院治療,等病情好轉再轉回衛生服務中心。

與此同時,養老機構和醫院合作、醫院進駐養老機構的“養中有醫”也是重慶醫養結合新模式之一。如大足區郵亭鎮敬老院與鎮中心衛生院合作,衛生院在敬老院設立門診部。平時老人得病可到門診部看病拿藥,老人有急症,還可以通過“綠色通道”直接住院。同時,醫療機構還定期安排醫護人員到府對養老機構開展健康教育講座,進行常規健康體檢,指導康復治療等。

健康管理線上線下齊發力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人的身體機能不斷下降,對於到府服務的需求增加。據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的需求情況調查來看,老年人對於到府看病的服務需求最高,達到56.4%,其次是聊天服務為39%,護理需求為30.5%。

近日,安徽省馬鞍山市啟動了智慧健康養老“三送三進”活動。據了解,此次活動旨在整合各類養老服務資源,推動養老服務“三送三進”,即免費送政策、送健康、送服務,通過智慧養老平臺,統籌各類養老資源進社區、進家庭、進養老機構。以花山區西湖社區等14個社區站點為依託,印製2萬份《馬鞍山市養老手冊》向老年人闡述相關養老政策;選擇100名孤寡空巢困難老人,派專人到府健康體檢,建立健康檔案;安排志願者到府為200名孤寡空巢老人提供助潔、精神慰藉等服務。活動以社區站點為中心覆蓋2公里範圍內區域,提供公共養老資源“進社區”;通過線上資訊庫和線下站點建立的老人資料庫,對特定群體老人到府送服務;針對養老機構老人集中的特點,集中辦理一鍵通緊急救援手機,並對接公共服務資源。

老人的養老需求不僅包括物質生活方面,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需求也不容忽視。不少老年人的子女擁有自己的住房,甚至很多子女離家在外工作。目前我國老年空巢家庭率已達50%以上,大中城市高達70%,空巢現象直接導致了“老年人精神上缺乏歸屬感”。現階段我國多地已經向滿足老年人多樣化的養老需求方向發展。

北京市豐台區盧溝橋街道37個社區搭建“低齡老人志願者幫扶高齡老人”平臺,通過到府服務、微信服務、電話幫助等多種方式,提升了高齡老人生活品質,創新了新居家養老模式。“低齡幫高齡”就是通過“多人對一人”“一組助一戶”結對幫扶方式,營造助老愛老的社會氛圍,對高齡老人開展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休閒娛樂等服務,為社區內有需求的高齡老人提供探訪陪聊、代為買菜、代購藥品等服務。而對於高齡老人來説,有一群比他們年紀稍小點的“年輕老人”陪伴在身邊,既能為他們提供了舒適的服務,又能相互嘮嘮嗑,不但身心得到了愉悅,而且也能讓他們感受到晚年生活的幸福和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