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打贏脫貧攻堅戰”黨外委員視察活動報道

發佈時間: 2019-04-25 08:56:24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孫金誠 | 責任編輯: 王靜

山四週環繞、水碧波盪漾。200多座庭院式新房整齊排列,黃色的松木大門,青瓦鋪蓋的倣古式屋檐,寬闊平坦的柏油大道……這裡是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易地搬遷後“無中生有”的新村———德吉村。4月22日下午,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打贏脫貧攻堅戰”黨外委員視察團走進這個靜靜依偎在黃河臂彎裏的新村。

“德吉”,在藏語中是“幸福”的意思。對於才巴來説,德吉村也是他幸福開始的地方。

47歲的才巴是尖扎縣坎布拉鎮拉群村人,家中有五口人,只有他和妻子兩個勞動力,靠種小麥的微薄收入著實難以維持生計。“以前的家在山上,路不好走,送孩子上學很困難,尤其是吃水困難,每次出去打水來回要5個多小時。”回憶起過去的生活,才巴依然唏噓不已,才巴家所在的拉群村位於距尖扎縣城60多公里的淺腦山地區,吃水難、就醫難、就業難、上學難等問題長期困擾著當地群眾。

為切實解決“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問題,2016年9月,尖扎縣在昂拉鄉河東實施了易地搬遷項目,將淺腦山區生存條件惡劣、基礎設施嚴重滯後的7個鄉鎮30個村農牧戶251戶946人集中安置,並命名為“德吉村”。才巴和其他一些貧困群眾終於有機會從“窮窩”裏搬出來。從住了半輩子的土窩窩裏搬到了由黃河、碼頭、亭臺、沙灘、廣場和藏式院落構成的美麗小村莊,才巴卻整夜整夜睡不著。説到底,是因為他的顧慮和擔心———這裡雖好,可一家人靠什麼生活呢?

搬來十余天后,才巴的顧慮消除了。依託黃河風景、交通便利等獨特優勢,縣政府在德吉村開發了水上游樂碼頭、黃河垂釣、親水廣場和30戶農家樂等旅遊基礎設施,引導群眾走旅遊脫貧之路,吃上“旅遊飯”。

“我和妻子利用到戶産業項目資金,在自家院子開了一家小超市,銷售日常用品、副食品,同時利用旅遊産業,把當地的特産花椒、土饃饃賣給外地遊客。”才巴説,“生意還可以,生活越來越好,日子越過越有盼頭。”

村民久先和才巴一樣,2017年9月,告別了居住多年的當順鄉香幹村貧瘠的土地和光禿禿的山梁,搬入德吉村。

從淺腦山區搬遷到德吉,久先迅速轉換了自己的“身份”,放下牧鞭,化身老闆,開始掄起大勺炒菜肴,笑臉迎接八方客。“天氣暖和起來,到村裏旅遊的遊客漸漸多了。”久先農家院不僅能提供10位遊客住宿,其提供的午餐、晚餐也是當地人喜愛的藏餐———達頓宴。旅遊季節,每天凈收入四五百元。

“久先農家院由久先的家人掌勺,除了住宿,提供的純正藏餐包括羊排、糌粑等。”尖扎縣扶貧開發局局長海洋告訴視察團,2018年7月底,德吉村鄉村旅遊扶貧景點開始運營,到10月底進入旅遊淡季,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德吉村貧困戶開辦的30家農家院中,最高收益達1.8萬元。

“如今的德吉村,成了名副其實的幸福村。”尖扎縣副縣長王徵表示,2018年,德吉村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00萬元,其中村民直接增收超過250萬元。真正讓搬遷到這裡的農牧民實現“搬得進去,富得起來”。

“勤勞的人不受窮。”德吉村黨支部書記拉毛卓瑪説,今年初有不少村民向她表達過開農家樂、燒烤攤的想法。“這是去年德吉村火爆的旅遊給村民帶來觀念上的變化。我們會利用黃河豐富的水資源,做好德吉村的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