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政協提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促進農村全面發展

發佈時間: 2019-04-23 11:17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潘 建 | 責任編輯: 李培剛

中國網據貴州省政協網站消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村不能成為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故園,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必須要振興鄉村,使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對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明確,從生産發展、生態建設、精神面貌、社會治理、生活狀態五個方面提出了“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總方針。

貴州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對鄉村振興戰略高度重視,在全省抓了500個示範村,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在貴州省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上,多名政協委員關注我省鄉村振興戰略,並以提案的形式積極建言。

做強做靚美麗鄉村品牌

美麗鄉村建設作為我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通過全省上下多年的努力,全省鄉村面貌發生了極大改觀,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鄉村蘊含的經濟功能和富民功能也逐步顯現,為推動貴州高品質發展、加快建設百姓富、生態美多彩新貴州作出新的貢獻。

提案認為,貴州省在美麗鄉村品牌建設過程中成績顯著,但部分地區在品牌建設中也存在問題。如村莊規劃不科學;部分村莊規劃區內的土地屬於基本農田,未調整為建設用地;村莊規劃區路網、水、電等公共建設不完整,群眾無法享受設施完善的美麗鄉村。

提案建議,一是要建立科學規劃引領發展機制。二是要完善城鄉一體建設宜居鄉村。在推進鄉村規劃建設中,要利用網際網路與現代農業、民宿經濟、鄉村旅遊、農産品深加工、康養休閒等新興産業以及民族民俗文化創意産業的多業態項目化深度融合,積極構建“接二連三”的全産業鏈,全力打造生態宜居環境。三是要重抓基礎建設提升整體環境。要結合當前對農村工作的綜合治理全面規劃發展,加快推進“改水、改廁、改路、改房、改線”的農村美化環境建設,著力提升村容村貌。

培育服務鄉村振興“新農人”

隨著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農村對産業的聚集力和吸引力不斷增大,已有大批務工人員返鄉,大量人才從城市向農村涌動,出現“城歸”現象構成了具有新時代特徵的“新農人”。培育利用好這些“新農人”,將成為激活農村高品質發展的新動力。

鄉村振興的關鍵是人才振興。提案認為,目前鄉村人才培養中存在的以下問題。在技能培訓方面:一是重“培訓”,輕“培育”。二是對培訓結果重視不夠,參與者是否達到學到知識、能力提高的培訓目的,沒有進行評估。三是培訓內容和形式單一,不能滿足新時代農業現代化的需求。四是未建立完善的農村教育培訓平臺,培育效果不佳。五是培訓主體單一,社會力量參與度和資源聚集度不夠。在政策保障方面:首先是“新農人”享受財政、稅收、金融、保險、用地、物流等政策扶持範圍小,難以解決他們用地、用工、融資、人才等方面的困難。其次是政策門坎較高,很多返鄉創業人員無法達到貸款條件,只能依靠自有資金,投資只有幾萬元到幾十萬元,規模較小、結構單一、産品科技含量低,難以做大做強。公共資訊服務方面:首先是缺乏系統人才資訊管理體系。其次是社會組織、農業企業、農村能人、鄉賢獲得鄉村發展資訊途徑少,獲得農村發展機會的資訊滯後,想為家鄉做貢獻、參與鄉村建設的渠道和平臺少。再次是返鄉就業人員對就業資訊和創業信號的獲取存在較大障礙,返鄉就業創業資訊的獲取路徑大都主要靠親戚朋友介紹。

提案建議,一是制定鄉村人才培育規劃,明確總體目標,即打造規劃大、結構優、素質好鄉村人才隊伍,構建現代化農業人才體系。二是建立鄉村振興人才庫。三是創新鄉村人才培訓模式。四是健全農業就業創業服務平臺。五是創新激勵機制。六是強化政策保障。

加強村民自治促進鄉風文明

鄉風文明既是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又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本目標;既是新時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靈魂,又是美麗鄉村建設的核心。村民是鄉風文明建設的主體,這決定了鄉風文明建設的關鍵在於提升村民素質。

提案認為,目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表現在,一是對“村民自治、鄉風文明”的重要性認識仍不夠。二是村民參與自治意識仍有待提高。三是村民家庭教育意識淡薄,孩子養成教育仍需加強。四是農村發展與村民自治的結合仍有待探索。

提案建議,一要提高認識,強化責任。建議由相關職能部門牽頭,把“村民自治、鄉風文明”作為長期經常性工作來抓,制定年度計劃方案,明確硬性指標、時間進度、責任領導及人員予以推進,把“村民自治、鄉風文明”建設情況納入對鎮村及相關職能部門綜合考核內容,真正增強鎮村及相關部門抓實“村民自治”的動力和責任感。二要強化“村民自治”宣傳教育。結合脫貧攻堅和全面小康工作,通過召開各種會議進一步宣傳“村民自治”的真正內涵,逐步將群眾由“村民自治”的局外人引導成為“自治”的主人。三要強化家庭教育。四要積極探索“村民自治”與群眾增收的有效路徑。

在加強鄉村文化建設方面,有提案認為,一些地方鄉村傳統文化日漸衰落。農民在鄉村文化建設中的主體地位日漸消失。鄉村文化創新性不夠,娛樂方式單一。提案建議,一要加強鄉村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提升鄉村振興軟實力。二要推動鄉村文化産業發展,開啟鄉村振興新征程。三要發揮農民在鄉村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喚醒他們對鄉村傳統文化的自覺、自信。四要遵循鄉村文化傳播規律,與時俱進強化創新,重塑文化吸引力。

發展農村電商推進産銷一體化進程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農村電商發展工作,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推進農産品産銷一體化進程,助力脫貧攻堅及鄉村振興,取得了顯著成效。

提案認為,農村電商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電商發展基礎設施比較薄弱。二是農産品無品牌缺乏競爭力。三是缺乏專業團隊引領的産業及人才體系。

提案建議,一要出臺政策,支援各個市(州)農村電商“最後一公里”物流體系建設。整合物流快遞資源,建立物流配送體系。加大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的政策支援力度。支援優化城鄉物流配送體系建設。二要加大對農村電商領軍産業、人才培育計劃支援力度。培養實戰性高技能人才,支援實施“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行動,支援建立電子商務高技能人才工作站或大師工作室,支援舉辦農村電子商務技能大賽,加強本地電商人才培養等,加強農村電子商務領軍人才資源庫建設。

推廣眾籌模式解決供需對接問題

鄉村振興是黨的十九大確立的一項重大戰略,但其發展的前期啟動資金和後期産品銷路卻令許多地方一籌莫展。

提案認為,推廣眾籌模式,可以將前期投資和後期産品銷路兩者聯繫起來,産生各取所需和各有所得的雙贏效果。就我省的農産品需求情況而言,與其他地方的情況大體相同,一是對綠色食品需求旺盛,二是希望吃得心安理得,三是對綠色食品的追求“眾裏尋他千百度”。利用眾籌模式,可以較好地解決供需對接問題。

提案建議,一是認真策劃,週密組織。各地先期可以電商辦為依託,根據自己的民情、地情並充分結合人們對綠色生態食品等的需求,或以縣、市、區,或以鎮鄉、或以村級為單位因地制宜認真謀劃好項目,並積極與眾籌平臺溝通和推介,待眾籌資金到位後,依據協議組織生産和履行協議。每個項目協議履行完畢後須對客戶加以回訪鞏固並及時推介下一個項目,以求目標客戶和項目業績持續穩定地增長。二是推廣産品眾籌,助推黔貨出山。三是推廣股權眾籌,助推鄉村振興。四是總結經驗,廣泛宣傳,讓眾籌模式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得到更多的運用和發揮更大的作用。

改革鄉鎮機構助推鄉村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鄉鎮是我國組織機構的“神經末梢”,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主體,新時代鄉鎮機構改革關乎鄉村振興戰略的成效。

提案認為,當前鄉鎮機構還存在著權力責任不對應,機構臃腫較低效,資訊不一難統籌,財權事權不匹配等問題,導致鄉鎮機構運轉成本居高,社會治理和社會服務效率低下。堅持問題導向,抓住鄉鎮機構這一關鍵並適時謀劃改革以助推鄉村振興迫在眉睫。

提案建議,一是理順關係,推動鄉鎮機構更好服務鄉村振興。二是科學設置,推動機構職能重組和人員精幹高效。三是做好銜接,確保鄉鎮機構改革與鄉村振興穩步協調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