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晚飯後三五成群地沿著寬敞的鄉間馬路漫步,成了雲南省玉溪市華寧縣華溪鎮甫甸社區小舖子村村民最喜歡的休閒方式。
這不,剛吃過晚飯,李大娘就又帶著孫子出來散步了。李大娘説,過去村裏沒有路燈,晚上出行很不方便,現路修好了,還安裝了太陽能路燈,順心舒暢了。
變化,得從三年前説起。
2016年,華溪鎮甫甸社區被確認為華寧縣政協“挂包幫、轉走訪”的掛鉤扶貧聯繫點。縣政協在深入調研分析的基礎上,制定了《甫甸社區脫貧攻堅規劃》,計劃從物力、資金、項目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幫扶。
扶貧工作貴在“精準”。華寧縣政協領導班子多次深入甫甸社區實地調研,了解村民子女上學、醫療保險、就業等生産生活狀況,因戶施策,制定脫貧計劃與幫扶措施。
針對甫甸社區村民居住分散、部分村民小組住房周圍存在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隱患的實際,縣政協邀請稅務、住建等相關部門現場辦公,幫確定為易地搬遷的群眾協調解決了耕地佔補、困難免稅等問題,推進項目快速落地。
同時,縣政協加強與市縣有關部門聯繫,積極幫助社區協調資金、項目。三年來,使甫甸社區的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産業是精準扶貧的重點,縣政協針對甫甸社區土地多、水源好、地處熱區的自然條件,為其確定了大力發展綠色特色産業的脫貧思路。“我們大力發展柑橘産業,提升柑橘品質,全村種植柑橘達10萬餘株,去年實現經濟總收入600余萬元。”甫甸社區下拖卓村民小組組長白雲書介紹道。
在華寧縣政協的傾情幫扶下,該社區2018年每人平均純收入達1.9萬餘元,縣政協掛鉤幫扶的68戶貧困戶均已脫貧出列。
“栽了橘子,賺得票子,蓋起房子,供出才子,買回車子。”如今,一段“五子登科”的順口溜在曲江河畔廣泛流傳,説的就是甫甸社區村民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