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專題調研“構建居家社區機構‘三位一體’養老服務體系”

發佈時間: 2019-04-18 09:44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呂巍 | 責任編輯: 李培剛

按照全國政協今年年度協商計劃,6月中旬將召開“構建居家社區機構‘三位一體’養老服務體系”雙週協商座談會。去年下半年,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就統籌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開展專題調研,今年3月底開始,專題調研組又陸續在北京、湖北進行調研。

“當前,我省人口老齡化加速發展。截至2017年底,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18.77%,到2020年,這個比例將為20.6%;2030年超過30%,進入深度老齡化狀態;到2050年,將達到峰值38.8%,進入重度老齡化。”

2日上午,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構建居家社區機構‘三位一體’養老服務體系”專題調研組與湖北省相關部門召開的座談會上,湖北省副省長楊雲彥報出的一組數字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的心裏一驚。

“38.8%,聽到這個數字,我立刻腦補出一幅老人成群的畫面。雖然全國平均數字沒有湖北省這麼高,但重度老齡化社會即將來臨的趨勢不可阻擋,留給我們做好準備的時間不多了。”鄭秉文説。

按照全國政協今年年度協商計劃,6月中旬將召開“構建居家社區機構‘三位一體’養老服務體系”雙週協商座談會。去年下半年,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就統籌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開展專題調研,今年3月底開始,專題調研組又陸續在北京、湖北進行調研。

政府重點保障什麼?市場怎麼發揮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社會組織如何參與?家庭及老年人自身應該承擔哪些責任?一路走來,調研組走家串戶,進社區探機構,聽取來自老人和相關從業人員的真聲音,力圖在關乎養老工作的核心問題上形成共識,以實現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要素的高效配置。

居家———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在養老領域,“9064”和“9073”是兩個為業內人士熟知的數字。它所表達的意思是,希望居家養老的老人佔比90%,希望社區養老的佔到6%或者7%,剩下的則為希望或者需要機構養老的老人比例。無論“9064”還是“9073”都表明,居家社區機構“三位一體”養老服務體系的構建絕不可平均用力,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的原則不能動搖。

“國家未富先老的現實,也決定了在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我國都將以居家養老為主體模式。”全國政協常委、河南省政協副主席、農工黨河南省委會主委高體健表示。

居家養老的主體是家庭贍養人和撫養人。“這就需要構建養老、孝老、敬老的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弘揚敬老愛老的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引導子女自覺承擔家庭養老責任。”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李偉説。

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賀丹看來,雖然居家養老的主體責任人是子女或其他家庭成員,但居家養老社會化服務的主體是政府、社會組織和各類市場主體在內的各種社會力量,其中,政府承擔兜底保障和居家養老公共服務責任,社會組織和各類市場主體在內的各種社會力量按照法律規定和市場規律承擔提供專業化服務的經營責任。

“但目前,我國在居家養老方面的支援還是很不夠的,體系建設也不完善。應該對居家養老提供政策上的配套支援,比如對於同居式的養老家庭,可以給予房産稅方面的優惠等。”賀丹説。

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調研部部長陳百靈也有相同意見。“我國確實應有對家庭照護人員的支援政策,比如必須全天照護情況下的帶薪或者帶基本工資政策,只有這樣才能讓家庭成員真正發揮出照護作用,提升居家養老老人的生活品質。”

社會力量在居家養老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視。調研組在湖北的調研中了解到,已有多家網際網路和醫養公司參與到居家養老服務中,取得了相當好的效果。

來自上海的愛照護養老服務有限公司從2017年進入武漢,現在已經在武漢開設了5個服務中心。“養老·在家就好”是他們的核心服務理念,利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技術將“醫”和“養”資源無縫智慧匹配,讓老人可以按照自己喜好的方式生活。通過技術監測,愛照護可以收到老人每天在家喝了多少水、上了幾次廁所、在沙發上坐了多久、冰箱開了幾次等一系列數據,並實時提出健康建議,短期不定時的機構養老服務也讓因工作等原因臨時不方便照顧老人的家庭照護人員有了“喘息式”選擇。

在黃石,只要撥打“12349”,老人就可以享受助餐、助潔、助行、助浴、助醫、助急等一系列服務。黃石市民政局委託鄂東醫養集團有限公司,通過智慧養老路徑,構建“運營商+服務商+志願者”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全力滿足各層次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

“從這個意義層面上看,要實現居家養老老人享受機構養老的服務品質,還需要加強資訊服務,即要讓老人們知道去哪或者通過哪種方式可以獲得服務。在這方面,社區必鬚髮揮好平臺服務作用。”陳百靈表示。

社區———實現“三位一體”的重要依託

在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駐會副主任高波看來,構建居家社區機構“三位一體”養老服務體系的首要任務是“摸清家底”。

“要有老年人們的動態數據,包括他們的身體、經濟、子女等方面的情況是怎樣的,有哪些方面的養老需求等,只有掌握了這些資訊,才能按需提供養老服務。這些工作由誰來做?我覺得由社區來承擔再合適不過。”

除此之外,社區在實現老人居家養老、就近養老中也必鬚髮揮出應有的作用。

“居家不居家,關鍵看社區。”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原主席任亞平認為,只有社區充分發揮嵌入、融合、輻射作用,居家養老才能實現。

位於北京市海澱區恩濟花園30號的首開寸草西釣魚臺服務點就是一個以“位置嵌入、功能相容、服務整合”為特色的社區養老服務機構,不僅安置周邊社區失能、半失能、失智及高齡等需要長期照護的老人,還為周邊社區的居家老人提供日間照料服務和助餐、助醫、助浴、專業護理、康復、生活照料等到府服務。

此外,北京市還採取“政府無償提供設施、服務商低償運營”方式建設社區養老服務驛站,打造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總服務台”。目前已經建成運營680個驛站,1583個社區衛生服務站。

湖北也積極開展改革試點。武漢、宜昌、黃石先後被國家納入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城市,武漢初步總結出“社區嵌入式、中心輻射式、統分結合式”三種服務發展模式,重點圍繞助餐、助潔、助醫及遠端照護開展服務。

“現在社區這一塊關鍵還是降成本的問題,包括地價成本、人工成本,以及社會力量參與發展養老服務的制度化成本。如果不能實現盈利,就不能保證可持續發展。”賀丹説。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社區養老服務業,對在社區提供日間照料、康復護理、助餐助行等服務機構給予稅收減免、資金支援、水電氣熱價格優惠等扶持,新建居住區應配套建設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等,但細化政策的遲遲未出臺,讓部分地區的政策難以落地。

“應進一步完善社區養老在體制、機制和政策等方面的體系建設,及時總結推廣社區養老服務成功經驗,同時,厘清政府在養老服務領域的責任邊界,對公益性社區養老服務給予土地、財政等方面的支援。”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計劃生育協會黨組書記、原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王培安表示。

除了關注社區養老,調研組成員也特別重視農村的養老問題,呼籲促進基本養老公共服務均等化。

“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農村地區的人口老齡化形勢比城市更加嚴峻,還有一些農村老人生活處於相對貧困狀態。要加快城鄉統籌,加大財政對農村養老服務的投入力度,重點解決農村貧困人口養老問題,逐步縮小城鄉差距。”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湖北省政協原主席楊松表示。

全國政協委員、民盟重慶市委會副主委黃燕蘋建議,結合農村實際,鼓勵發展農村幸福院、養老大院等互助養老模式,借助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村衛生室、文化服務中心等設施的作用,為老人年提供各類養老服務。

機構———滿足老年人多樣化需求

在湖北和北京的兩次調研中,調研組成員走訪了大量的養老機構。這些定位不同、面向的養老群體也不相同的養老機構,成為居家和社區養老的有益補充,在滿足老年人的多樣化需求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北京泰康之家養老社區(燕園),提供居住、餐飲、醫療護理、文化娛樂、健身運動等全方位、多層次的高品質生活,以滿足長者“社交、運動、美食、文化、健康、財務管理以及心靈的歸屬”這七大核心需求,打造屬於老人們的“迪士尼樂園”,重塑他們的生活方式。

根據居民興趣愛好開設了百餘門精品課程、組建了數十個居民俱樂部,而且在每年130多個國家規定的節假日都會舉行各種主題文藝活動,日常還有美食節、生日會、化粧舞會等,老人們結交朋友,學習知識,每天充實而快樂。

黃石廣慈養護院是湖北省唯一一家國家批准的三級老年病專科醫院,是湖北省首家集醫療、康復、護理、養老、健康體檢為一體的一站式醫養融合體。堅持醫養結合,著力實現醫中有養、養中有醫,為老人提供專業的醫療養老服務,83張養老床位現已入住養老老人72人,平均年齡86歲,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47人,佔比65%。

咸寧市鹹安區博德老年人養護中心由咸寧博德精神病醫院負責運營,以民政對象中的精神障礙患者和老年人為主要服務對象,兼收社會老人和精神障礙患者,已形成集醫療、康復、養老、臨終關懷為一體的專業醫養結合服務機構。現入住老人10人,精神障礙患者32人,精神障礙患者在得到有效治療的同時增加了對疾病的認知、養成自主服藥習慣、重建親友關係、學習勞動技能,彌補了精神病專科醫院康復方面的不足,讓精神病患者更有尊嚴的生活。

雖然養老機構各具特色,但他們幾乎都面臨著一個共同的問題——資金投入量大、利潤微薄、回報週期長。

以北京為例,養老機構每張床位建設經費總額平均需20-30萬元,還不含土地費用,其中除基本建設工程成本投入外,新建或擴建一所養老機構在購置設備方面的每床成本支出需1-4萬元。

國家現行制定的優惠扶持政策大多針對非營利性養老機構,如可以減免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産稅、企業所得稅等稅收優惠,同時免征增值稅、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等,而營利性養老機構則只能免征增值稅、減半徵收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

再加上老年人的支付能力弱等問題,使得很多老人付不起養老服務的費用,老年護理服務缺乏持續性保障,養老行業普遍虧損。

“政府應搭建好推動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業的政策平臺,這點非常重要。”楊松表示。他同時也提出,在相關政策制定的過程中要看到中國面積之大、情況之複雜。“國家只適宜出臺統一的規範性意見,而不能統一模式。要讓各地因地制宜,邊行邊試,出臺與本地實際相適應的政策細則。”

在調研中,湖北和北京兩地對於探索給予營利性和非營利性養老機構同等扶持政策呼聲很高。希望能從國家層面突破營利性養老機構和非營利性養老機構的政策限制,給予同等的稅收優惠和養老機構一次性建設支援、運營補貼等,進一步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養老服務市場。

而對於老年人支付能力這一制約養老服務業持續發展的重要瓶頸,兩地也同時提出了養老服務支付保障機制的完善問題。認為應加快長期護理保險試點,抓緊建立全國統一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解決老年人支付能力不足的問題。而在此之前,可先行探索將康復護理項目納入醫保報銷範圍、建立失能老年人護理補貼、困境家庭服務對象補助等制度,提高老年人的消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