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天津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五大發展理念,堅持共用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念好“人民大學”,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入實施二十項民心工程,補短板、兜底線,強服務、上水準,努力提升津城百姓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翻開今年的天津市政府工作報告,可以看到這樣一組數據:2018年天津財政支出的75%以上用於民生,全面完成20項民心工程。2019年,我市將繼續傾心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大幅增加優質幼兒園供給,積極鼓勵和促進社會力量辦園,通過規劃新建、擴充改造、租賃租借、有償回購、清查回收等舉措,全年新增幼兒園學位4萬個以上。加強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新建住宅小區與配建幼兒園必須同步規劃設計、同步建設驗收、同步交付使用,確保小區配建幼兒園全覆蓋。
擴大養老服務有效供給,以大健康養老理念制定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大力支援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服務機構。提高城鄉老年人生活補助標準,開展老年助餐試點,為高齡和特殊困難老人提供助餐補助。進一步健全居家養老保障機制,新建一批老年日間照料中心,推動區級公辦養老院公建民營,增加托底養老床位數量,加快農村養老服務設施建設。
同時,更好解決群眾住房問題,完善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增加長期租賃住房供應,大力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更好地滿足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提升老舊小區及遠年住房1150個片區、1880萬平方米,改造棚戶區39萬平方米,全面完成147萬平方米的三年棚改任務。
提高就業品質和收入水準,深入實施大學生就業創業引領計劃,開發崗位推動一批、創新創業扶持一批、實習見習留用一批、困難幫扶就業一批。搞好化解過剩産能企業人員安置工作,促進勞動關係和諧穩定。做好軍隊退役人員安置、管理、服務和保障,繼續開展退役軍人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大力扶持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8%以內。拓寬居民財産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渠道,繼續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
全力做好兜底保障工作,健全城鄉社會救助體系,繼續提高優撫對象定期撫恤補助、城鄉低保、低收入家庭救助、特困供養標準。加大精準救助力度,加快建設殘疾人無障礙導向標識系統,設立職工重病關愛資金,提高貧困人口大病保險待遇。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在這些數字的背後,一條清晰的“執政為民”思路貫穿始終。
“幼兒園設有各種專用教室,實行雙語教學,每個班級除了配備中文老師、生活老師外,還有一名英文老師。這樣的幼兒園每個月的保育費只有900元。”
“這幾年,天津的供熱真是給力,不僅提前供暖,而且還根據天氣情況延後停氣。”乍暖還寒之時,最幸福的事莫過於推開家門,暖氣還在。屋子暖了,百姓心也跟著暖了。
“現在的天津,天越來越藍,水越來越清,馬路越來越乾淨。”週末的閒暇時光裏,一座座郊野公園中,一個個親水準臺上,大人們坐在草地上哼著小曲,孩子們在花叢中追逐嬉笑。連續多年的環境和城市綜合治理,讓津城百姓的生活環境越來越好。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就是把人民的“小事情”放在心上,把人民的“大責任”扛在肩上。而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正是從這一個個民生“大”“小”坐標中而來。
綠滿津城,春花爛漫。
美好生活從這裡開始……
“再見”棚戶區 再建新紅橋
一條條蜿蜒曲折的背街里巷,一間間低矮殘破的毛氈矮房,這片戶均面積不足15平方米的棚戶區,就是天津市紅橋區西沽南棚改片區。
“絕不允許高樓大廈背後還有棚戶區!”作為紅橋棚戶區“三年清零”計劃的重點區域之一,西沽南棚戶區動遷的每個消息都牽動人心。2018年9月10日,協商搬遷計時期正式啟動,百姓終於等到了自己實現樓房夢的這一天。但是,偌大的片區中,居住著7800戶居民,能走的早早就走了,留到最後簽約的,各有各的難。
許學勇打記事起,就和姑姑一起生活在西沽南一間陰暗潮濕的小房子裏。姑姑無兒無女,許學勇過繼給姑姑後,就一直拿姑姑當親媽一樣孝敬,如今姑姑已經94歲高齡,身患多種疾病癱瘓在床,許學勇雖然渴望搬遷,但是擔心老太太經不起折騰,家裏依靠低保又無力租週轉房,故而遲遲沒有走。
百姓的困難就是幹部們的工作方向。為了給許學勇解決問題,指揮部的領導和動遷幹部們為許學勇細心挑選週轉住處,最終聯繫安排在養老院。搬家當天,指揮部還安排了120救護車和醫護人員全程跟隨,以防萬一。
來到養老院,看到明亮的窗戶,乾淨的地板、墻面,整潔的被褥,姑姑將內心的感激化成一句最質樸真切的話語:“你們,都是好人啊!”
紅橋的動遷幹部們,用自己的付出和努力,讓更多百姓更早地搬入新居,開啟了幸福的新生活。如今,西沽南棚戶區徵收改造項目封房率已達到91.04%。
包括西沽南在內,紅橋區原有21個棚改項目,69.63萬平方米、3.15萬戶,佔天津市總量47.37%的棚戶區“三年清零”計劃任務,截至目前,僅剩餘7.7萬平方米、3500余戶。這背後,凝聚著每一名紅橋人的智慧與力量。
為了保障資金和房源的充足,在全市“三級平衡”的方案支援下,紅橋區多方籌措,想盡一切辦法,確保百姓利益最大化。房源不足,紅橋區就創新招法,配建一批、購買一批、新建一批。資金缺口大,紅橋就嘗試新路,通過購買棚改服務的模式,加快項目融資貸款步伐。去年6月20日,天津市紅橋區棚戶區改造專項債券(一期)成功發行,發行規模15億元,成為全國發行的首單棚改專項債。紅橋區累計為棚改項目發行債券101億元,給紅橋棚改注入了新活力。
“家門口有這麼好的幼兒園特別滿足”
三年前,一對兒龍鳳胎的降生,為家住河西區錦繡裏的劉靜及全家帶來了巨大的快樂。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為兩個孩子選一所好幼兒園成為全家的頭等大事。
“好幼兒園是什麼樣?”面對這個問題,劉靜説:“我希望它有明亮的教室,有溫柔的老師,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最好還是知名幼兒園。”令她沒有想到的是,就在去年9月,自己所住小區新建的幼兒園──錦繡幼兒園正式開園。這所幼兒園幾乎滿足了劉靜所有的期望。“去年,我們家最大的事就是兩個孩子能夠順利入園。現在家門口就有這麼好的幼兒園,我們特別滿足。”劉靜説。
這所建築面積為3041平方米的新建公辦幼兒園,擁有1118平方米的室外活動場地和613平方米的綠化面積。幼兒園秉承“成就最好的自己”師幼共成長的幼兒園文化理念,科學實施以促進幼兒發展為核心的個性化教育。在這裡,有多元開放的課程文化,有多種多樣的社團和專項活動。“我們鼓勵孩子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遊戲活動,我們要做的就是滿足不同幼兒的興趣與需求。讓他們做最好的‘自己’。”園長季學欣介紹説。
在劉靜的心裏,錦繡幼兒園就是最好的幼兒園,不僅因為它有著一流的硬體設施和科學的教育理念,最主要的是:錦繡幼兒園還是河西一幼幼教集團旗下幼兒園。“我們與一幼不僅在文化理念上一脈相承,而且幼兒園超過一半的現崗教師都是一幼的骨幹教師。”季學欣説。
在河西區,像這樣新開辦的優質幼兒園,僅去年就有5所。“2018年,我們接收新建5所幼兒園,共招收幼兒600名,增加學位1980個。我們採用‘優質園辦新園、新園獨立運作’的集團化管理新體制,將新增的5所小區配套幼兒園全部辦成公辦幼兒園,即河西一幼錦繡幼兒園、河西一幼美棠幼兒園、河西四幼棣棠幼兒園、河西八幼德賢幼兒園和河西十七幼藝林幼兒園,實現了新建載體的高端起步。”河西區教育局局長郝奎剛説。同時,他表示,今年河西區還將規劃新建、改擴建幼兒園10所,新增學前教育學位3030個。
智慧醫療 提升百姓就醫體驗
“滴……”拿著手機在自助機螢幕上一掃,只要1秒鐘,便可以完成門診、急診費用的支付。隨著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線上與線下一體化支付體系建設完成,目前該醫院已經具備了門、急診自助機微信,支付寶,銀行卡,銀聯“雲閃付”,聚合支付的全覆蓋。而這只是醫院在“智慧門診”建設中的一項成果。
如今,走進第一中心醫院,智慧化的門診服務仿佛讓人走進了“科技能量場”。
走進門診大廳,在一款導航機器前,只需掏出手機掃碼,並説出自己想要去的地方,手機立即變成了AR智慧導航器,帶領患者直達診室。同時,在患者的指引單上也有一個二維碼,只要手機掃碼,就能進入醫院導航界面,系統自動辨別患者要去的科室,患者只需要跟隨語音嚮導,就可以直達目的科室。“我們在醫院智慧導航系統中增加了AR導航功能,通過激活手機攝像頭,可以實現現實門診環境與虛擬導航路徑疊加在手機螢幕上同時顯示。”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資訊處副處長孫歆説。
AR智慧導航系統為患者帶來了便利,而智慧醫院綜合監控平臺的上線,則提高了患者的就醫體驗。在這個監控平臺上,醫院各科室的候診人數、預約掛號人數、出診醫生、就醫人群分佈、候診時間等一目了然,並且每隔幾分鐘數據便會自動更新上傳。“比如監控發現某個病區某個醫生的門診量過大,可以臨時停止現場掛號;比如在流感高峰時期,急診暫態就醫人數增加,勢必會造成患者候診時間太長,醫院根據監測數據可以及時對相關科室進行資源調整。”孫歆表示。
其實,除了智慧門診,智慧住院項目也在全市多家醫院推廣並取得成效。現如今,走進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天津醫院等單位,患者可通過手機APP、自助機、人工窗口完成入院手續辦理、醫保資質確認、住院押金繳納、手術狀態查詢、出院手續辦理、預約複印病歷等住院流程,並通過微信、支付寶、POS機、銀聯自助等方式辦理繳費操作,解決了患者和醫院間資訊互通不及時、排隊等候時間長、辦理醫保手續繁瑣等問題,實現了“患者少跑腿、數據多跑路”的服務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