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天津】綠色優先 天藍水碧

發佈時間: 2019-04-16 10:41 | 來源: 天津日報 | 作者: 陳忠權 | 責任編輯: 秦金月

綠色林海

綠色林海

七里海濕地鳥類的樂園

七里海濕地鳥類的樂園

總面積736平方公里的綠色生態屏障建設快速推進,“大綠野趣、鬱鬱蔥蔥、鳥語花香、生機盎然”的生態效果已開始顯現;四大濕地自然保護區修復保護效果顯著,蘆葦茁壯、水面增加,候鳥激增;打響藍天保衛戰,津沽大地水更清,天更藍……

4月的天津,綠意盎然,樹木吐綠,天藍水清,進入一個青青世界。 天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轉化為實際行動,堅持把“綠色決定生死”理念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積極興建綠色生態屏障,全面修復保護四大濕地自然保護區,加強大氣、水、土壤污染聯防聯治。進一步夯實協同發展的生態保障,全面助推綠色高品質發展。持續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嚴守生態紅線,堅持留白、留綠、留璞,優化城市發展和生態保護空間體系,生態環境得到顯著改善。

2018年5月28日,天津市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天津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濱海新區與中心城區中間地帶規劃管控建設綠色生態屏障的決定》,並公佈施行,為綠色生態屏障建設和規劃管控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濱海新區與中心城區中間地帶緊鄰濱海新區核心區,距離中心城區外環線約6公里,區域面積736平方公里,是連通七里海—大黃堡、團泊洼水庫—北大港水庫兩片南北生態地區的重要廊道地區,也是彰顯海河魅力與“津沽”特色的核心地域。隨著天津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該地區生態保護與城鎮拓展的矛盾日益顯現,出現了開發建設快速擴張、土地利用粗放等造成生態廊道破碎問題。

在中心城區與濱海新區雙城中間規劃管控、構築綠色生態屏障,是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修復我市生態環境、避免城市盲目擴張、拓展綠色空間的戰略決策。濱海新區、津南區、東麗區、西青區、寧河區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要求,積極開展綠色生態屏障建設,在去年完成起步區綠化造林基礎上,今年管控區全面加大綠化造林力度,規劃綠化造林面積3.5萬畝,截至目前,已綠化造林2.2萬畝。

涵養水源,調節區域氣候,保護生物多樣性,濕地保護意義重大。

天津嚴守生態紅線,全力守護好四大濕地自然保護區,精心呵護“京津綠肺”。全面開展退漁還濕、退耕還濕,濕地面積不斷擴大;全面拆除濕地內一切涉漁、涉旅遊設施,恢復濕地原生態;嚴厲打擊污染破壞濕地生態環境行為,生態移民步伐加快;生態補水、補種蘆葦,濕地植被得到恢復。四大濕地自然保護區如同鑲嵌在津沽大地上的四塊“綠寶石”熠熠生輝。

為加快修復保護四大濕地自然保護區,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天津市濕地自然保護區規劃》和七里海、北大港、大黃堡、團泊濕地自然保護區規劃。為解決濕地保護資金來源問題,市委、市政府支援發行寧河區生態保護專項債券,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有機統一。

經過修復和保護,七里海、大黃堡、北大港、團泊四大濕地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大為改善。2018年,市財政撥付生態補償資金1.19億元,七里海濕地、大黃堡濕地完成退耕還濕98.1平方公里;四大濕地積極開展生態補水,水量達到歷史上最多的2.35億立方米……

為打贏藍天保衛戰,天津堅持精準治污,統籌推進産業、能源、交通和空間佈局四大結構調整,狠抓控煤、控塵、控工業污染、控車和控新建項目“五控”治理,形成了一套源頭防治、標本兼治、全民共治的組合拳,已取得佳績。

2018年,天津環境空氣品質持續顯著改善,人民群眾藍天獲得感不斷增強,藍天保衛戰取得開門紅。2019年,天津將用“實打實”的措施鞏固成果,深化改革創新,加強源頭預防,加快結構調整,科學精準治污,力爭實現PM2.5持續改善,讓百姓享受更多藍天白雲。

綠色生態屏障綠意蔥蘢

河湖連片、綠林成行。春日裏漫步在津南區綠色森林屏障建設起步區,7700畝“小森林”一片蔥綠,這裡已成為一個環境優美的森林公園,吸引了很多居民前來休閒健身。

津南區農業農村委副主任劉永華介紹,全市綠色生態屏障規劃面積約736平方公里,其中津南區面積最大,為330平方公里,佔全市規劃總面積的44.7%,佔津南轄區總面積的85.1%。

今年正月初三,津南區綠色生態屏障建設“不打年盹、爭分奪秒”,提前開工建設。辛莊、雙橋河兩大片區植樹造林工作全面加快,辛莊片區約7000畝,雙橋河片區約2500畝。今年津南區綠色生態屏障綠化造林任務為1.87萬畝,截至目前,已經完成任務的70%,今年5月底前將全部完成。

劉永華介紹,為建設好綠色生態屏障,津南區按照“宜林則林、宜水則水、宜田則田、宜草則草”的原則,規劃出“一核、三片區、七廊道、九節點”的空間結構,制訂出臺了《綠色生態屏障一級管控區規劃策劃方案》。與此同時,在綠色生態屏障規劃建設過程中,津南區充分體現“大綠、野趣、生機盎然、鳥語花香”的理念,打造讓人可以親近自然、了解自然、發現自然、保護自然的區域,讓人真正領略到大自然之美。

為搞好綠色生態屏障建設,擴大綠色生態環境空間,津南區在綠色生態屏障內,充分利用農田和河流等載體形成河湖相連、大水大綠野趣自然的格局,打通過去分散獨立的溝渠,擴大水域面積。與此同時,增加生態補水,擴種水生植物,形成野趣自然的生態環境。

小站稻是津南區的一張名片,為此,該區積極興修水利,改良土壤,疏通河道,擴大種植面積。去年該區種植小站稻面積3萬多畝,今年將擴大到5萬畝,不但可以增加農民收入,5萬畝稻田還將成為綠色生態屏障區內人工濕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黃堡一片生機盎然

春天裏的武清區大黃堡濕地自然保護區天藍水碧,新生的蘆葦正長出綠芽,一片生機勃勃的喜人景象。

武清區大黃堡鎮鎮長周俊啟介紹,大黃堡濕地位於武清區東部,是天津城市總體規劃“一軸兩帶三區”中的“七里海—大黃堡”濕地生態環境建設區。大黃堡濕地自然保護區資源豐富,是一個由草甸、沼澤、水體、野生動植物等多種生態要素組成的濕地生態系統,也是一個十分寶貴的動植物基因寶庫。

為加快修復保護好大黃堡濕地,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武清區舉全區之力,消除一切污染源,切實保護好濕地生態環境;加快退漁還濕、退耕還濕;加大濕地補水量,整個濕地修復和保護取得明顯成效。

京津農藥廠位於大黃堡濕地,為徹底剷除這個“毒瘤”,武清區專門成立多個工作小組,積極開展拆除工作。經過3個多月的奮戰,到今年3月,京津農藥廠已經被拆除。目前,環保等部門正在對廠區土壤進行監測,採取環保修復措施,為開展復綠做好準備。

周俊啟説,為確保濕地生態環境更加安全,2018年,該鎮已對全鎮生産企業進行逐一排查,對“散亂污”企業全部關閉。同時,還成立了濕地環境巡護隊,嚴禁任何人向濕地傾倒生活垃圾、建築垃圾。堅持自然修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已基本完成核心區50公里長圍網建設任務,儘快展現濕地原生景觀面貌。

日前,記者在該鎮看到,過去大片的魚塘如今已全部退養,魚塘中的增氧機、投料臺、配房等已全部拆除。截至目前,大黃堡濕地退漁還濕、退耕還濕面積達到105705畝。

燕王湖、翠金湖是大黃堡濕地內的建築物,武清區已對燕王湖項目區進行拆除,其中臨時拱棚已全部拆除。翠金湖項目區整改計劃也在積極制定當中,按照工作計劃,該項目也將逐步拆除。周俊啟説,按照計劃,今年大黃堡濕地生態補水量將達到5000萬立方米,堆建鳥島300個,這裡將成為鳥兒們的天堂……

七里海濕地候鳥起舞

四月裏的七里海濕地保護區堪稱鳥的王國,滿眼都是遷飛的候鳥:空中飛翔的白天鵝、水中暢遊的綠頭鴨、淺灘覓食的東方白鸛……

七里海濕地保護區顧問于增會高興地説,現如今,七里海濕地自然保護生態環境得到全面改善,正在變成候鳥的樂園。目前,七里海濕地水質由Ⅴ類變為近Ⅳ類,野生植物種類超過150種,鳥類由182種增加到235種,震旦鴉雀、文須雀等全球性瀕危物種重返濕地。

七里海位於寧河區境內,是天津古海岸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濕地保護區面積233.49平方公里,具有比較完整的生態系統,自古有“北國江南”之譽,清朝時是“寧河八景”之一。濕地內河道縱橫、沼澤遍地,有蘆葦6萬畝、水域面積3.5萬畝,被譽為“天然氧吧”“京津綠肺”。

七里海濕地自然保護區管委會主任陳力介紹,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寧河區委、區政府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頭等大事之一,持續加強七里海濕地的生態修復保護工作,積極實施土地流轉、生態移民、引水調蓄等“十大工程”,努力打造七里海“大水大綠大美”的生態環境。

如今的七里海濕地煙波浩渺,候鳥翱翔,形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核心區原有的魚池堤埝已全部被拆除,鳥島淺灘已建設完畢,49公里的環海圍欄全部建成,旅遊設施已全部拆除,基本恢復了純自然的生態環境。

陳力説,水是濕地保護的生命線。為提升七里海濕地供水量與水質,保障濕地蓄水能力,寧河區按照規劃確定的5條補水線路,計劃實施8項水利工程,實現年補水8000萬立方米。目前,潮白新河樂善橡膠壩更新改造工程正在緊鑼密鼓地實施中,計劃今年6月底完工,其他7項水利工程正在進行前期手續辦理,年底前全部開工建設,2020年年底前全部完工。

陳力介紹,為最大限度降低人為因素對七里海濕地自然保護區的干擾,該區計劃將緩衝區5個村、2.5萬人分別遷入潘莊、淮淀兩個示範鎮,整個濕地實現全封閉。目前,潘莊示範鎮一期30萬平方米還遷房已完工,二期34萬平方米和淮淀示範鎮105萬平方米還遷房已開工,年底大部分還遷房將實現主體封頂,明年6月份啟動搬遷,明年年底前完成整體搬遷。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