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下午2點半,中山公園中山堂內,市政協一場別開生面的座談會正在進行。與以往不同,這次座談會的主角是來自東城區和西城區的10位衚同老街坊。
座談會的主題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加強老城保護與有機更新,優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這也是市政協今年年度協商計劃中的重點議題。調研組很想當面聽一聽老住戶們的意見建議。
“作為在衚同裏住了大半輩子的老居民,我先説説我的感受。”來自東城區的張樹弘第一個發言。他為衚同面貌的巨大變化點讚,也道出了自己的困擾:“老北京的味道不能丟,加入的現代元素要與街區風貌相統一,現在安裝的一些衛生設施就與衚同建築風格很不搭。”
讓老衚同的居民過上新生活,廚衛設施改造是重要方面。福祥衚同居民楊佔領説,從滿足居民需求的角度出發,才能真正做好老城保護。俗語講,一間屋子半間炕,現在的廚房和衛生間改造標準比這個説法還要“擠”,能否讓空間再寬裕些,真正讓居民用著舒服。
“但難點就在於空間太小。”大柵欄街道延壽街社區居民皮子剛接上話頭説,一間小院子住著好幾大家子人,現代生活設施改造在空間上根本騰挪不開,“能否把騰退出來的空間多用於公共服務設施?”
正在推動雨兒衚同等四條衚同修繕的交道口街道福祥社區就在進行這樣的實踐。福祥社區黨委書記李德青介紹,我們通過居民議事廳廣泛徵求意見,初步確定將騰出的衚同院落改造為居民會客廳或是公共廚房,讓居民們共用使用。她還透露,按照計劃,雨兒衚同修繕改造要在6月完成。
在調研組成員、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保管部副研究員董紹鵬看來,這些措施很多都是在“打補丁”。“我們更應該尋找治本之策,真正推動老城保護‘系統升級’。”他説,現在的衚同是建立在滿足農業時代居住需求基礎上的,以前一個院子一家人住,現在是好多人擠在一起,已經遠遠超出了承載力,“最根本的還是要疏解。”
在進行老城現代設施改造的同時,還要留住老北京的鄉愁。大柵欄街道石頭社區居民劉秀雲就不止一次發現,很多三輪車夫給遊客介紹的內容與真正的歷史南轅北轍。她在會上發問:“我們的衚同都有介紹的牌子,在一些有名的院落門前,是不是也應該有相關的介紹?”同樣來自大柵欄的居民張屢端介紹,留住鄉愁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我們組織了導覽隊,義務給遊客講解,讓大家能真正“行走在衚同,追憶舊時光”。
傳承保護歷史文脈,需要代代相傳。市政協委員、北京建築大學教授季節在座談會最後提出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現在衚同居民普遍年齡較大,有多少年輕人願意把保護傳承的重任繼續擔起來?”
有令人深思的追問,有交流碰撞的火花,有來自基層一線的實招……市民座談會持續了兩個多小時。據介紹,老街坊們提出的意見建議將被吸納進市政協調研報告中。居民訴求通過座談會“上傳”,委員們在交流中向大家宣傳政策,實現了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最大限度地凝聚起推動老城保護的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