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脫貧攻堅的感悟與思考——調研9省區45縣41鄉鎮歸來

發佈時間: 2019-04-12 10:54:25 | 來源: 人民日報 | 作者: 李炎溪 | 責任編輯: 耿鑫

回看這一方略,核心是認真、細緻、準確。全國組織幾百萬人參與建檔立卡,多次組織檢查驗收,近1億貧困人口記錄在冊,不脫貧不銷號,返貧了再進檔。每個省、市、縣任務清晰明確,在確定的貧困人口中,一個個人的問題解決,一項項任務完成,才過得了檢查驗收關。同時,全國選派了280多萬駐村幹部、第一書記到鄉村,深度貧困地區縣一般增加3—5名領導,村裏一般安排7—10人的駐村工作隊,從工作隊伍上確保脫貧任務落實。

一些挑戰仍存,需要共産黨人的“愚公志”

當前,脫貧攻堅進展形勢很好,但也存在不少挑戰。

一是深度貧困地區條件差、困難多,任務艱巨。“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各類問題複雜交織,四川涼山彝族地區困難尤為突出。彝族是“直過民族”,一步跨千年,比雲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貧困人口多、比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文化落後、比藏區獲得的支援少,彝區脫貧猶如“小學生參加高考”,還有不少困難要克服。

二是産業扶貧基礎較弱,穩定脫貧令人擔憂。調研中大家反映,産業是農村的大難題,貧困地區搞産業難上加難。一些地方過分依賴行政手段和政策支撐,在發揮市場作用方面下功夫不夠,往往追求“短平快”,産業同質化現象突出。

三是社會力量動員不夠,扶貧巨大潛力尚未充分挖掘。大家反映,不少人對脫貧攻堅還不甚了解,領導幹部、廣大黨員、有條件的群眾參與不夠,電商扶貧、消費扶貧等方面還有差距。社會組織扶貧沒有明確牽頭單位,行業主管部門積極主動開展工作不夠。扶貧捐贈稅前扣除、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落實不到位,直接影響了社會扶貧成效。

四是一些地方追責問責過頻過重,基層幹部放不開手腳。基層普遍反映,幹部管理簡單追責問責過多,關心激勵措施沒有落實落地,幹部工作幹得越多,被追責的概率越大。一些幹部顧慮重重、不敢大膽幹事。

五是基層人才短缺嚴重,成為脫貧攻堅瓶頸。在不同層級幹部座談會上,幾乎都談到農村幹部人才的短缺。教師、醫生、農技、産業帶頭人等本地人才嚴重缺乏,外地人才很難引進來。

六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仍較突出。幹群反映,各種變異的檢查層出不窮、名目繁多,部門搭車檢查重復疊加,基層應接不暇、不堪重負。一些地方出臺政策調研不深入,有的脫離實際,讓基層左右為難。

完善各項措施,因地制宜解決當前問題

要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還需有針對性地解決實際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方面,要選派幹部到脫貧攻堅一線“墩苗”摔打磨煉,切實解決縣鄉村幹部來源問題。注意從企業、科研院校和村幹部中選拔幹部,為今後十年、二十年儲備優秀幹部人才。同時,根據形勢任務變化和各地實際,對貧困地區黨政正職調整問題進行研究。

另一方面,抓住當前農民得實惠有利時機,加強對農民的引導。應廣泛開展公德、法制、移風易俗、國家觀念等教育,並形成長效機制,教育農民念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第三,處理好貧困戶與非貧困戶關係,最大限度彰顯脫貧攻堅正面效應。加強對未納入建檔立卡邊緣戶的關注與幫扶,採取針對性措施做好思想引導工作。審慎做好易地扶貧、健康、教育扶貧等特惠政策的落實,防止出現消極因素。

第四,繼續加大對四川涼山等深度貧困地區的幫扶。落實東部地區幫扶深度貧困地區的舉措,大規模從中央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東部發達地區選派幹部和專業人才,充分運用遠端教育、遠端醫療等現代手段培訓當地人才。對未納入“三區三州”的雲南昭通、貴州畢節、廣西河池等貧困程度深的地區,給予“三區三州”同等政策待遇。

第五,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機銜接。對2020年後減貧戰略進行系統研究,謀劃科學可行的政策體系和工作架構。系統梳理脫貧攻堅政策措施,把現有舉措逐步調整為2020年後緩解相對貧困、統籌解決城鄉貧困的日常性幫扶措施,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對接和平穩過渡。

(作者單位:中央組織部) 

<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