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
──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
天津經濟結構持續優化
── 政府引導與服務助推經濟發展綜述
就像冬去春來萬物復蘇的天氣一樣,天津經濟結構轉型效果逐步顯現。市場中人最看重預期。記者採訪了解到,眼下雖然困難依舊不少,人們的預期卻越來越好,信心大為提振,經濟在高品質發展的軌道上穩步行進。
市場轉暖與“政府之手”的引導與服務分不開──
減稅降費,市場主體負擔明顯減輕
展開天津經濟增速圖譜可以看到,天津市經濟增速在2018年一季度跌入谷底,二季度好于一季度,三季度好于二季度,四季度好于三季度。“今年會好于去年,明年會好於今年,這一點我們有信心。”天津市領導在全國兩會上答記者問時説。
從財政看,收入結構持續優化。非稅收入佔財政收入的比重,已經從三年前的全國前三名,變為目前的全國後十名,收入品質明顯好轉。市財政局相關人士給出了一串數字:我市的非稅收入佔財政收入的比重,2017年比2016年降低了9.9個百分點,2018年比2017年降低了7.7個百分點,2019年前兩個月佔比又比2018年降低了4.2個百分點。非稅收入在政府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的佔比,由前幾年的40%以上,降到20%以內。
這是什麼概念呢?“到2018年,天津地方涉企行政收費已經全部取消了,實實在在減輕了企業負擔。”市財政局相關人士説。
今年初,我市重磅推出的“民營經濟19條”,把國家針對民企的相關減稅政策“頂格減徵”,再次贏得市場好評。在市稅務局,天津岩石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勇算了一筆賬,“今年減稅降費政策密集出臺,我們企業所得稅稅負由原來的10%降為5%,很驚喜。 ‘兩會’上,總理又提出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而天津在政策落地方面一向特別快。我初步測算我們減稅幅度達57%。”
真金白銀, 政府引導就是要動真格的
同樣令人振奮的,是天津經濟結構正在優化,新動能拔節生長。
轉變的背後,有政府財力“加持”的堅定身影。
“去年,我們公司獲得了460萬元的智慧製造專項資金,佔項目總投入近20%。”
凱發電氣副總王傳啟説,政府真金白銀的支援,加速了他們在軌道交通領域“基於大數據的一體化監控與智慧決策系統”的研發應用,“不僅提升了企業的産品性能和市場競爭力,也將助力推動天津軌道交通的智慧製造水準。”他説,就在一週前,凱發中標了天津地鐵10號線一期綜合監控系統。
王傳啟所説的“智慧製造專項資金”,是我市去年5月在第二屆世界智慧大會上推出的舉措。當時,天津出臺了若干支援智慧製造産業發展的政策,其中最為人稱道的,就是設立了總規模100億元的智慧製造專項資金、總規模1000億元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科技産業基金。截至目前,智慧製造專項啟動資金10億元已全部撥付到位。包括凱發在內,已支援全市智慧科技重點項目184個,帶動一批企業智慧工廠和數字化車間建設取得突破。
被民營企業家稱為“高含金量”的“津八條”,落實在財政上,同樣是一組“高含金量”的數字:2018年,市財政統籌科技型企業發展專項資金1.07億元,支援市科技領軍重大創新項目19項、新一代人工智慧科技重大專項25項、軍民融合重大項目30項;對市科技領軍企業和領軍培育企業的174名企業家,獎勵了1361萬元。
在天津開發區康希諾公司,總裁辦主任廖正芳説,“去年底,我們享受到了地方財政撥付的研發補助資金76.5萬元。這對我們這種産品還未實現商業化的高科技企業來説,確實是一種激勵。”這家因研發了重組埃博拉病毒疫苗而聲名遠揚的“新銳”疫苗企業,每年的研發投入皆成倍增加,今年將比去年再翻一番。康希諾並非唯一獲得研發補助的公司。2018年,天津市財政撥付企業研發補助資金1.65億元,補助企業1345家,引導企業研發投入96.8億元,全市科技型企業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
“我們深深感受到了天津打造經濟發展新動能的力度和誠意。”光電通信總工辦張主任説,在這樣的激勵下,大家創新活力爭相綻放。2018年,全市新增市級科技型企業7000余家、規模超億元科技型企業200余家,新增科技領軍企業15家、科技領軍培育企業11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超5000家,進一步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支撐高品質發展。
一線當“考場”,企業當“考官”
2017年以來,我市連續開展“雙萬雙服促發展”活動,組織萬名幹部服務萬家企業,通過搭建政企互通服務資訊化平臺,開展“線上線下”雙線服務,有效破解企業難題。
“‘雙萬雙服促發展’活動已成為天津營商環境優化的亮麗名片”。國家發改委近日在津組織召開現場會,如此點評。國家發改委財金司司長陳洪宛在會上説:“天津‘雙萬雙服促發展’活動,對於解決企業在微觀層面的具體困難意義重大,也形成了對政府部門及工作人員的考核約束,在全國具有可複製、可推廣的價值。”
天津安捷物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柏呈對此深有體會。“年初公司進行股改,準備上市。當時我們遇到了資質平移的難題,正不知如何是好,市住建委雙萬雙服服務組了解情況後,立即組織展開專題研究,僅僅用了兩天,就給出了一套合理、合規的解決方案!”他告訴記者,憑藉著這項資質,公司及時參與到了一個數千萬元的競標項目之中。
“我們建立了服務企業聯絡機制,利用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平臺,實現萬家企業與各級政府全連通。全市16個市級工作組和48個市級服務組全都建起微信工作群,實行7×24小時全天候服務。”市“雙萬雙服促發展”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説。
不僅撲下身子接地氣,還創新手段增實效。“‘天津發改服務企業’微信公眾號上線運作快一年了,已經註冊了564家企業,完成了409次預約,服務滿意率100%。”市發改委黨建處人士告訴記者。在“雙萬雙服促發展”活動中,市發改委搭建企業反映訴求的全新便利化渠道。通過公眾號預約,企業足不出戶就可以線上上選擇相關職能處室“約會”或答疑,實現“零門檻”、全天候“點名服務”。
這樣的創新舉措不勝枚舉。2017年全市共評選出發放“助創券”、搭建“産學研”平臺等40個創新案例,2018年評選出無還本續貸、版權質押貸款等106個創新案例,在全市推廣示範。
這是一場掃除企業發展障礙的萬人會戰,更是一場潤物細無聲的及時雨。兩年來,全市上下萬名幹部帶著政策下沉一線,調研摸排,深挖企業需求,現場解決問題,政企互通服務資訊化平臺解決企業和項目問題5.1萬件,破解了一批長期困擾企業發展的瓶頸難題,贏得了良好口碑。
讓企業當“考官”,把一線當“考場”,企業發展的生態日益“水草豐美”,綠意融融。
(天津日報2019年3月10日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