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
──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
“繡”出人民滿意的宜居之城
── 天津市城市管理創新發展綜述
一座城市就像一個“家”。 一個家庭的幸福感來自於整潔、美麗、文明、有溫度。一座城市的幸福感也來自於整潔、美麗、文明、有溫度。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城市精細化管理,既是政之所求,也是民之所盼。通過對城市“繡花”式的管理,天津的城市面貌朝氣蓬勃,越發大氣靚麗,處處體現著細節之美,彰顯著良好的人居環境。
天津,就是這樣一座充滿幸福感的城市。
精雕細琢市容
打造乾淨整潔靚麗環境
城市之美,就是細節之美。
冰雪消融的初春,走進水西公園,看陽光在水草中晃動,飛鳥悠悠颺颺。藕香榭、屋南小築、侯月舫、數帆臺……這些園中園裏,遍佈著遊人漫步的身影。在津城走一走,就會發現,城市公園綠地及街景小品,越來越多。
在公園遊玩的68歲的市民王秀雲説:“有時候一想起原先的居住環境,就不自覺讓人眉頭緊縮,哪像現在,人居環境變得這麼乾淨、舒心,街道寬敞整潔,滿眼綠植,一齣門就感覺身心愉悅,幸福感滿滿的。”
城市公園綠地及街景小品,是人民美好生活的生動載體,也是城市建設的重要細節,更是城市品質的具體體現。過去一年,我市努力把綠送到百姓家門口,實施了一批綠化工程,完成了天津灣公園等8座城市公園的提升改造,提升改造梅江道、西康路等30條道路沿線綠化,新建提升綠化面積1500萬平方米,綠地率、綠化覆蓋率、每人平均綠地面積指標分別達到 38.5%、33.5%、11.5平方米。
在居民區綠化工程中,也更加注重居民需求,增加設施,補齊不足。河西區粵江裏在建設一個3000多平方米的社區綠地時,不僅在綠化上突出美感,還考慮到社區以往曾出現暴雨積水的問題。於是,增加了海綿城市的元素,通過下凹式綠地、透水廣場等元素,起到了吸水儲水的作用。
津城,以生態宜居的環境最大限度滿足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津城,不僅綠起來,還得凈起來、亮起來。
自2017年2月起,對我市城市道路正式實施“以克論凈”量化考核,檢測道路平均達標率從最初的40%提升至現在70%以上,推動了道路環境衛生作業品質提升,有效降低了道路揚塵污染,最大限度發揮了道路機掃水洗作業的抑塵作用。併為全市2471輛機掃水洗車都安裝了GPS,實現對所有的環衛作業車輛的遠端監督管理。
在去年的中俄青少年冰球友誼賽、達沃斯等重大活動期間,天津璀璨的夜景燈光,獲得了中外來賓和津城百姓的一致稱讚。這得益於提前規劃和精心維護。堅持立體空間、錯落有致、色彩協調,兼顧功能性照明“增亮”,景觀性照明“添姿”。沿海河漫步,樓之美,天之美,橋之美,水之美,目之所及,即是唯美畫卷。
天津的夜景燈光既美輪美奐又獨樹一幟。“比如五大道,有那麼多漂亮的小洋樓,這片區域不打過亮的光,而是用柔和怡人的燈光彰顯它的情調,營造出一種朦朧的、浪漫的、溫馨的獨特韻味……”講起夜景燈光佈置,市城管委市容景觀處處長尹魯浩如數家珍。
悉心“打理”民生
讓城市“裏子”“面子”一樣新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
城市建設管理千頭萬緒,百姓關心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不能只看到高樓大廈的光鮮,也要關注高樓大廈背後的群眾。這是城市決策者的睿智和胸懷,更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真實體現。
“政府幫我們修了樓的外觀,以前那些脫落的墻皮都得到了修補。現在從海河抬頭看我們小區,變得乾淨漂亮了!我還聽説,小區樓頂‘平改坡’已納入了綜合整治計劃,這是利民的好事,我們都盼著呢!”記者在河西區海華里小區採訪時,14門的居民郭阿姨激動地説。
去年,背街里巷、鐵路沿線、環境衛生、露天燒烤等專項治理行動火熱開展,只為進一步細化深化城市環境治理,讓城市 “裏子”和“面子”一樣新。
自2017年9月開始,利用3年時間,我市分階段、有節點組織實施市內6區背街里巷道路市容環境專項整治提升工作,背街里巷道路市容環境專項治理工作效果已初步顯現。截至去年11月底,全市836條道路,清整道路衛生125675次;清洗維修公共設施10408處;清理提升園林綠化354681平方米;清理垃圾雜物90327噸;清拆私搭亂建2329處;治理沿街底商9850處;治理佔路經營11719處;治理亂停亂放256331處;修復破損路面35242處;修復管線機附屬井1691處 。
去年,河東區向陽樓社區開展大清整工作,將社區內亂停、亂放的共用單車全都移到停放共用單車的公共位置擺放整齊,還將久未使用的共用單車擦拭乾凈,以備大家使用。社區居民紛紛表示:“這次好了,用車方便了,社區裏也整潔了,以後大家儘量都把共用單車停在正確位置,於人于己都是方便。”
南開區寧發陽光公寓社區與共建單位原市市容園林委共同開展大清整工作,環衛部門黨員志願者與環衛工人一道幫助社區清理垃圾死角,清理外運垃圾近10噸,還開展了園林病蟲害防治、冬季植物防寒和修剪等綠化知識的宣講培訓。社區居民紛紛表示:“駐地單位幫助我們一塊行動,社區環境越來越整潔,我們居住生活得越來越舒服。”
廁所升級換代
“廁所革命”彰顯高科技
近日,南翠屏公園裏的公廁設置了人臉識別供紙機,市民遊客可通過人臉識別免費獲取衛生紙,使用起來十分便捷。高科技的運用與體驗,讓公廁竟成為了公園一景,遊客們紛紛排隊體驗。
“小康不小康,廁所算一樁。”解決如廁難問題,不僅是市民和遊客們的共同呼聲,也是市委、市政府關注的民生大事。
我市去年提升改造了公廁376座,達到中心城區每平方公里3至5座公廁的標準,基本實現市民步行不超過10分鐘就能如廁。並且通過科學配置廁所坐蹲位和男女廁位比例,滿足不同群體的差異化需求。同時,試點建設了一批“第三衛生間”,安裝了馬桶和不銹鋼扶手、配置了嬰兒護理臺,以方便特殊群體使用。
和平區城管委環境衛生管理清除隊工作人員楊穎介紹説,該區的睦南公園、土山公園、復興公園附近的公廁,以及南市食品街、五大道旅遊景區的公廁,都已配備了人臉識別系統,免費為如廁群眾提供廁紙,另外,區內10個無法安裝供紙機的移動廁所,也給保潔員發放了廁紙,如廁群眾可找保潔員要免費廁紙。南開區城管委副主任張冬説:“區裏21座一類標準的公廁和82座二類標準的公廁,從今年春節前就已提供免費廁紙了,很受群眾歡迎。”
新建提升改造的公廁提升了檔次,還要保持乾淨清潔。為此,對新建提升改造的公廁建了管理間,實現專人專管。去年下半年,新修訂的《天津市公廁管理服務標準》頒布,要求在我市建成區和實行城市化管理區域的二類及二類以上的公廁,應提供洗手液、廁紙等便民用品,並採用“跟蹤保潔”作業法,高峰時段增加保潔頻次,確保時時乾淨。
去年,“天津市公廁雲平臺APP”全面啟用,共載入了2103座公廁動態。市民遊客只需手指點一點,就能像找共用單車一樣,快速找到最近的公廁。
垃圾治理給力
形成綠色和諧環保生活新時尚
生活垃圾分類對每個人來説是一件小事,但每個人都行動起來就是一次生活方式的偉大變革。
垃圾分類對津城市民來説,早已不僅是嘴上説説的“時髦名詞”,而是身邊正在發生的新變化。
去年底,一種新型智慧垃圾箱在和平區崇仁裏社區投入使用。對於這個老居民區的住戶來説,這個新鮮物件還真的讓人好奇。市城管委廢棄物管理處工作人員向居民細緻地介紹了智慧垃圾箱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扔垃圾之前先稱重,之後再在電腦螢幕上選擇不同的分類,投放紙張、塑膠、金屬、玻璃、過期藥品、可回收物和廚余垃圾等等。”
使用智慧垃圾箱,居民們要輸入手機號,通過自己的賬號進行操作。系統會根據投放垃圾的性質、重量,給予相應的積分,居民們可以通過積分兌換日常用品。
垃圾分類工作就是新時尚。所謂時尚,不是標新立異,而是人們普遍尊崇的流行風氣與社會環境,是追求真善美的意識。就像這些新的積分分類垃圾箱,把垃圾分類變成有趣的遊戲,潛移默化中樹立垃圾分類的相關理念,培養公眾形成綠色、和諧、環保的生活方式,這件事本身就很時尚。
去年,我市制定《天津市生活垃圾分類行動方案》,實施“三步走”策略,推進99家市直機關完成智慧回收機配備、可回收垃圾臺賬建立、有害垃圾協議簽訂等工作,起到了示範引領作用。同步將垃圾分類向居民社區推廣,印發《天津市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小區標準》,完成128個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社區創建任務。
我市還加快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泰環垃圾焚燒廠、寧河垃圾焚燒廠已正式運營,垃圾日處理能力上升了1500噸。今年還將繼續推進東麗、西青、北辰垃圾綜合處理設施建設,同時,加強建築工程渣土管理,推進餐廚垃圾處置管理,開展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排查整治,全面提升垃圾管理精細化水準。
天津這座城市就是天津人的家,在城市決策者和管理者的精心雕琢、用心呵護下,在美麗天津、共建共用的感召下,天津環境越來越宜居,天津人的幸福感越來越強,天津人也越來越愛這個家。
(天津日報2019年3月9日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