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雷鳴強:為基層減負從優化考評抓起

發佈時間: 2019-04-04 08:44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雷鳴強 | 責任編輯: 李培剛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關於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確定2019年為“基層減負年”,從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加強思想教育、整治文山會海、改變督查檢查考核過多過頻過度留痕現象、完善問責制度和激勵關懷機制等四個方面,提出了為基層減負的務實管用的舉措。其中,就著力解決督查檢查考核過多過頻、過度留痕的問題,提出嚴格控制總量、強化結果導向、堅決糾正機械式做法等具體要求。

落實為基層減負,很有必要從改革優化考核評價這個指揮棒入手。

落實為基層減負,要解決“部門條條考評”過頻的問題。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上級職能部門各管一條線,都有職權對基層單位進行指導檢查考評。一些地方各類創建評比檢查活動滿天飛,一些基層單位的墻上也挂滿了眾多的榮譽獎牌。為了應對諸多考評、獲得這滿墻的獎牌,基層同志往往忙於應付、疲於奔命、苦不堪言。這就要求我們更加注重運用綜合考評和吸納群眾參與考評,儘量減少不重要的專項考評,整合運用綜合考評;把上級部門考評與基層群眾考評結合起來,既注重“領導怎麼説”“部門怎麼評”,更注重“群眾怎麼評”“基層怎麼看”。只有這樣,基層的同志才會集中精力聚焦解決群眾關心的實際問題。

落實為基層減負,要解決“痕跡主義考評”過重的問題。有些部門對基層的考核檢查,不是深入實際、深入群眾,去查實情、問實效、看實績,而是待在會議室、檔案室,看臺賬、查記錄、對數字。這表面上“認真負責”追求“精準科學”,實際上“走馬觀花”得到的是“碎片資料”。這種重“痕跡”、輕”實績”的檢查考評,使得一些基層同志把主要精力放到建臺賬、補記錄、湊數據上,甚至拼湊痕跡、弄虛作假,而沒有把更多的時間精力花在解決問題、促進發展、改善民生上。中央通知明確指出,不得隨意要求基層填表報數、層層報材料,檢查考評要強化結果導向,關鍵看有沒有解決實際問題。這就要求我們的考評工作要更加注重結果考評,把對工作的過程考評與對工作的結果考評結合起來,從注重看“做了什麼”“做了多少”向更加注重看“解決了什麼”“有什麼樣的成效”轉變。這樣做了,才會解放基層同志的思想和手腳,讓他們把有限的時間精力用到真正地發現問題、紮實地解決問題上。

落實為基層減負,要解決“一刀切式考評”過度的問題。地域內發展不平衡是我國現階段發展的常態,自上而下的檢查考評一般應該使用“規範+特色”的科學標準。但現實中的檢查考評,往往更多關注共性的規範標準,關注個性的特色標準不夠。常常還會抬高共性的規範標準水準,使得一些發展水準較低的地方基層單位,被迫“跳一跳摘桃子”“有條件堅決要上,沒有條件拼湊條件也要上”。要減輕基層負擔,就要更加注重特色考評,把考評是否完成規定動作與考評是否形成自身特色結合起來,既要注重“一把尺子量到底”,看“達標與否”,更要注重“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看“有無特色”。這樣的話,基層就有了更自由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落實為基層減負,還要解決“一陣風式考評”過多的問題。一個地方、一個單位的發展變化一般都是循序漸進的累積式發展和突飛猛進的跨越式發展相結合的結果,而前者是平常狀態,後者是特殊狀態。我們的工作既要集中突破,更要久久為功。這些年,一些地方、一些部門習慣了運用“一陣風式考評”來推動“一陣風式發展”,特別注重“集中突破”“跨越發展”。上級部門對基層單位的“一陣風式考評”看重表面的、顯性的、當前的、外延式的發展,忽視深層的、隱性的、未來的、內涵式的發展。這樣的考評對“政績工程”“形象工程”“錦上添花”情有獨鍾,對“材料紮實”“模式新穎”“宣傳到位”偏愛有加。這樣的考評指揮棒助推了急功近利的粗放發展,助長了形式主義的工作作風,給基層單位帶來了“暴風驟雨般”的應對應付壓力。為減輕基層負擔,應更加注重潛績考核,把看工作的“顯績”和“潛績”結合起來,從注重“看得見的效果”“當前的效果”向更加注重“看不見的效果”“影響長遠的效果”轉變。

為基層減負,從以上四個方面優化考評十分重要,但最根本的是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加強思想教育,著力解決黨性不純、政績觀錯位的問題;最關鍵的是要把黨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聯繫群眾的優良作風貫徹落實到對基層的考核評比工作中去。(作者係全國政協委員,民進湖南省委會副主委,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