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佈了首批國家分娩鎮痛試點醫院名單,30個省份的913家醫院入選。這標誌著被社會千呼萬喚的“無痛分娩”,正式在全國全面鋪開。
“雖然還只是首批試點,整體覆蓋面也還不充分,但我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國的分娩鎮痛事業,將由此慢慢普及開來,越來越多的孕媽媽將不再承受分娩難以忍受之痛。”在“中國麻醉周”即將到來之際,翹首等來了這份名單,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協和醫院麻醉科主任黃宇光既欣慰,又欣喜。
欣慰和欣喜,是因為黃宇光不只是名單發佈的見證者,更是重要參與者和推動者。其實,黃宇光還有另外兩個身份———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主任委員,以及國家衛生健康委麻醉質控中心主任。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協和醫院麻醉科主任黃宇光
一件提案和“兩會好聲音”
“發達國家麻醉大夫和手術大夫的比例是1:3,在我國,這一比例是1:7~7.5。而産婦對分娩鎮痛的需求是全社會的,所以要加大人才培養力度,鼓勵更多的醫學院畢業生投身麻醉事業,麻醉學應該在大學本科階段獨立開課。”2018年的全國兩會上,黃宇光這段呼籲入選人民日報“兩會好聲音”,並成為國內外媒體競相報道的熱點。
這段呼籲,也是黃宇光“關於多措並舉著力推進分娩鎮痛和舒適化醫療的提案”的核心內容。為了這件提案,黃宇光提前做了很多調研,經過了很多思考,最終形成了深刻的分析和建議。
這件提案,也是黃宇光成為全國政協委員之後,提交的第一件提案。其實在獲悉將要以全國政協委員身份去參加兩會後,黃宇光就開始琢磨,如何“選個小切口的話題”建言。
“醫藥衛生領域,跟民生問題密切相關。作為一名醫衛界委員,我們的履職肯定既要接地氣,又要重民生。而我作為一名麻醉科醫生,對於民生痛點最為深刻的感受,就是我國一半以上的産婦經歷著分娩的重度疼痛,這疼痛甚至成為不少育齡女性不願生育二孩的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我國的剖宮産率居高不下。”多番思索之後,黃宇光將建言議題聚焦為“分娩鎮痛”。
很顯然,這個話題的切口並不小。因為目前,我國每年有超過1500萬名新生兒出生,其中只有不足10%的新生兒媽媽選擇了分娩鎮痛。而在美英法等發達國家,這一比例是85%。
“是因為孕媽媽們不願意選擇分娩鎮痛嗎?當然不是!是因為目前我國除在一些專科醫院和婦幼保健院開展了分娩鎮痛外,絕大多數的綜合醫院並未開展這項服務,但這些醫院接收了大多數的孕産婦。”黃宇光向記者遺憾地表示,2017年榆林産婦事件給了他很大的觸動,該事件也成為他本人以及國家推動分娩鎮痛的標誌性事件之一。
“一直對榆林産婦事件深表遺憾和同情,但我們卻不能不思考,在極端事件背後所凸顯的人們對分娩鎮痛的急切需求。特別是在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之後,人們的健康生活期望已經超越了目前我國醫療服務的供給能力。所以,如何抓住民生痛點,優化現有的醫療資源去著力解決痛點問題,至關重要。”黃宇光向記者強調。
只是黃宇光沒有想到,他的這件提案在兩會上的受關注程度,超出了他的想像。更為重要的是,他的“兩會好聲音”,也獲得了國家衛生健康委的點讚。
分娩鎮痛並不是技術難題
部委點讚黃宇光,不只是因為黃宇光的建議,對國家相關部委推進工作具有重要參考作用,也因為黃宇光的期待,同時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年度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
2018年8月21日,黃宇光收到了國家衛生健康委的提案答覆意見。就在答覆前幾天,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六部委共同發佈了《關於印發加強和完善麻醉醫療服務意見的通知》;隨後不久,國家衛生健康委又相繼發佈了《關於印發緊缺人才培訓項目和縣級醫院骨幹專科醫師培訓項目實施方案的通知》、《關於開展分娩鎮痛試點工作的通知》等文件。
“一年時間內,國家發佈了多份支援麻醉服務發展的《通知》文件,力度可謂空前。這也説明,我國開展分娩鎮痛的基本條件已經成熟。”黃宇光告訴記者,提案提出前後他一直在關注分娩鎮痛的開展工作,併發現“該問題早已經不是技術難題”。
以安徽省馬鞍山市一家婦幼保健院為例。黃宇光在調研時了解到,該院接收的産婦中有90%選擇了分娩鎮痛。比例之高,令黃宇光頗感意外。
“眾所週知,馬鞍山市的醫療條件在國內來説只能是中等。但顯而易見,馬鞍山這家婦幼保健院分娩鎮痛的開展狀況,較發達地區也並不差。這也從一個側面説明分娩鎮痛早已不是技術難題。”黃宇光強調。
分娩鎮痛,也影響著我國未來的人口品質
的確,制約分娩鎮痛全面開展的掣肘不是技術而是人,也即麻醉醫生。
作為留美歸國專家,黃宇光親歷了近25年來我國在術後鎮痛方面的技術和能力提升。現在,我國術後病人的疼痛基本被控制在可承受範圍之內,但分娩鎮痛卻開展得緩慢且艱難,成為重要的民生痛點。
“客觀來説,因為我國麻醉醫生總體數量嚴重短缺,在多數大型綜合醫院,麻醉醫生為保障外科手術已經超負荷工作,確實再無精力開展分娩鎮痛。再加上一些醫保政策的不完善,綜合類醫院開展分娩鎮痛服務的積極性不高。但不容忽視的是,綜合類醫院承接了大部分産婦的分娩工作。”因而黃宇光建議,一方面要加大麻醉人才的培養力度,另一方面則應在國家政策層面支援臨床積極開展分娩鎮痛。
委員建言、社會關注、國家關心。多方合力之下,就有了《關於開展分娩鎮痛試點工作的通知》。該《通知》也明確提出,受國家衛生健康委委託,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醫師分會、婦産科醫師分會會同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成立分娩鎮痛試點專家工作組,協助制定分娩鎮痛技術操作規範和管理規範,為地方健康行政部門開展試點工作提供技術支援。
黃宇光是專家工作組的三位主任委員之一。隨後,在專家工作組宣傳貫徹開展分娩鎮痛試點工作文件的過程中,全國各地1000余家醫院踴躍報名加入試點醫院。
“雖然我們希望分娩鎮痛能夠以星火燎原的態勢在全國鋪開,但真在推進過程中,就格外謹慎。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會同醫師協會赴全國各地調研,抽查報名試點醫院的單位是否符合準入標準。最終,900余家醫院入選首批試點名單。”黃宇光向記者介紹。
令黃宇光欣慰的是,很多省市的發改委和醫保等部門,也同步完善分娩鎮痛的收費標準和政策,紛紛制定了分娩鎮痛的醫療服務價格體系。
“有了這樣的多方支援,分娩鎮痛的開展就是一件‘名正言順’的事兒。名正言順,才能更好地在全國落地開花。這花開的速度,不只是讓越來越多的産婦生娃變輕鬆,也關係到我國自然分娩率的提升,以及二孩生育願望的提升。這些提升,都影響著我國未來的人口品質。”黃宇光坦言,進入全國試點時代的分娩鎮痛,現在猶如春花初放,但一年四季的路,還有很長。在未來的路上,他對分娩鎮痛的支援和關注,會一如既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