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學校由普通校發展成為示範校,意味著師資強、生源好、校領導辦事能力強。然而,這種“集中優質資源”的做法導致了全國很多中小學簽不來好老師,盼不到好校長,與重點校的差距拉大了……如何解決義務教育階段優質資源分配不均、流動困難的問題?全國政協委員、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錢學明建議,給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工資加上“工資帽”,給校長工資中設置“段位制”績效工資,運用市場規律解決“擇校難”問題。
在調研過程中,錢學明發現,在很多中小學中,作為稀缺資源的名師們往往比其他年輕教師拿著更高的基本工資和績效工資。一所優質的示範校通常就是靠幾位或者十幾位名師撐起來,出成績的。
他建議,借鑒美國職業籃球聯盟(NBA)最著名的管理條款“工資帽”,讓教師工資總額與學校招收學生數量直接掛鉤。限制工資總額,促使學校只能搭配使用高、中、低不同工資水準的教師。
“比如説同類學校的生源數量都是1000人,那麼無論是重點校還是普通校,工資總額是一樣的,為了建設完整的教師隊伍,名校自然無法把錢都花在聘請名師上。”錢學明解釋説。如此一來,優秀教師要想得到高工資,只能選擇到具有高工資崗位的學校任教,而這些學校中,普通學校會佔很大比例,就會促進優秀教師資源均衡化分佈。
如果説優秀教師是一所好學校的“四肢”,那麼一名管理水準高、業務能力強的校長就是學校的“大腦”。錢學明在調研中發現,很多能力強的校長能夠把一所普通校逐步帶成示範校、名校。然而,功成名就後,這樣的好校長很難重返普通校,而是在名校的崗位上繼續工作,或者調往更高水準的學校任職。
“好鋼需要用在刀刃上,刀刃恰恰就是普通校,或者成績比較差的學校,它們需要好校長來把學校管起來,好學校則恰恰相反,只需要沿襲成功的管理機制即可,無須過多的突破。”錢學明認為,應該把這種“反了”的校園管理者分佈儘快“捋順”。在校長的工資構成中引進“段位制”績效工資部分,讓水準高的校長們從在好學校“保第一”的思想中解放出來,演變為帶著普通校“爭第一”。具體做法是,校長的工資與學校管理水準提升、學校排名進步直接掛鉤。按照“段位制”的晉陞原理。
此外,錢學明還建議,各個中小學應轉變過去辦好“示範性學校”的理念,更加注重義務教育均衡化辦學。按照統一的學校硬體建設標準,加大對薄弱學校的投入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