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撥通90後全國人大代表袁海波的電話,是在全國兩會前的一週。電話那頭,他剛下班,又要開車去調研。
袁海波是雲南省曲靖市麒麟區茨營鎮團結村袁家營村民小組的村民。2010年高中畢業後,19歲的他帶著借來的1000元到浙江義烏打工,做過商貿城店員、淘寶店配貨員和客服。2012年,他進入一家服裝企業,經過幾年打拼,升至車間主任,如今擔任企業工會主席。
外出務工這些年,袁海波不僅動員家鄉數百人外出務工,還組建了外出務工同鄉交流的微信群。袁海波告訴記者,近年來,曲靖政府部門為有意向外出務工的群眾開展了職業引薦、技能培訓等,進行“有組織化的勞務輸出”。外出務工的老鄉之間也會相互幫襯,“三三兩兩帶著,我帶你出去,你帶他們出去”。
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後,袁海波最關心的問題是外出務工人員的權益。過去這一年,他利用工作日的夜晚或週末,走訪了多家化粧品、電子、服裝企業,調研務工人員的居住環境及隨遷子女就學情況。去年兩會,第一年履職的袁海波帶來的建議是規範務工人員作息時間問題。經過充分調研,他發現,目前,城市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仍然存在難以享受流入地公辦教育資源的情況。今年全國兩會,他提出了關於城市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享受公辦教育資源的建議。
袁海波在調研時遇到過一對帶著兩個孩子進城務工的夫妻,一個孩子上幼兒園,一個上小學,但都無法進入公辦學校上學,無奈之下只能就讀每學期開支高達9000多元的私立學校。儘管費用昂貴,但學校僅為孩子提供一頓午餐,沒有營養早餐。除此之外,袁海波還注意到,這類孩子放學後“零監管”問題也很嚴重。私立學校下午放學後無法提供輔導、託管等服務,家長必須把孩子接回家——這給需要加班的父母帶來了監管難題。
在袁海波所在的企業,90後佔了員工總數三分之一。他説,相較于上一代人,新生代農民工的生活觀念已經轉變。“他們找工作不會先問工資待遇狀況,而是先問你這個工廠的住宿條件、周邊生活及娛樂配套設施。説明他們注重工作的同時,也開始注重生活品質了。”
袁海波明顯感覺到,對未來缺乏明確規劃,是不少新生代農民工存在的共同問題。“我問了好多人,出來務工有沒有考慮在這裡幹多久,是學點技術還是儲備點資金?以後回家發展,還是打算在外自己幹?但是他們都沒能講出一個具體的規劃。”
他不無擔憂地説:“一些年輕務工人員甚至對自己的錢也缺乏管理和規劃,一發工資就很快花光,變成了‘月光族’。”
袁海波告訴記者,今年,他會把調研重心放在新生代農民工的個人發展規劃上。他希望,“務工人員也能過上更有規劃的生活,多多學習,通過掌握一技之長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 中國青年網記者 沈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