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璞委員:核心材料和關鍵技術必須牢牢攥在自己手裏

發佈時間: 2019-03-18 15:38:37 | 來源: 環球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王靜

[全國兩會]王璞委員:核心材料和關鍵技術必須牢牢攥在自己手裏-政協動態-北京市政協

“我國製造業整體升級,追根溯源,要從基礎材料、核心器件和生産工藝上真正實現升級,這方面核心能力必須牢牢攥在中國人手裏!”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工業大學鐳射院院長王璞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説:“核心材料、核心器件和核心技術是民族工業長遠發展之基。”

以他主要研究的高功率光纖鐳射技術為例,核心器件和核心材料涉及特種光纖的拉制,就需要進口高純度石英棒材及氣源,“或者我們技不如人,或者成本降不下來,總之是被卡著脖子。”

本報深入調查發現,王璞委員提出的問題,是基礎材料學界和新材料應用産業界共同憂心的問題。

比如,一噸陰極銅,市場價5萬元;國外發達國家用這噸原銅製造的、晶片用引線框架C19400銅材,進口價高達10萬元一噸!每噸5萬元差價,差在哪?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從事銅合金材料研究開發的專家王強松教授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傳統C19400引線框架材料,生産工藝流程除了熔鑄和成型及退火環節外,固溶和時效熱處理則是獲得優異性能的關鍵工序,通過關鍵控制可以獲得材料抗拉強度500MPa,導電率60%—65%IACS,是目前國內引線框架材料主流産品,市場容量保守估計在10萬噸—15萬噸/年。

“C19400是基礎工業材料的一個典型代表,但並非不可替代。”王強松説:“我們從理論出發,一直尋找帶有‘鑄造基因’的改性材料。從2017年底開始,我們團隊發現,加了氣凝膠奈米顆粒的新型銅材,抗拉強度保持500MPa的同時,導電率至少提高10%—15%,同時工藝工序控制難度下降,製造成本下降幅度也達每噸2000—3000元。”

他認為,氣凝膠奈米顆粒將銅改性到這種程度,可以稱做顛覆性技術突破。他正在推進産業化的這一技術方法,已經引來美國市場情報機構的多輪打探,而相關工藝因投資大、風險高,尚未順利完成中試流程固化,大規模産業化之路卻艱難重重。

王強松提到的核心材料氣凝膠,被《科學》雜誌列為全球最具潛力十大新材料之一。作為世界上最輕的固體、導熱系數最低的材料,其在熱學、光學、電學、力學、聲學等領域顯示了奇特的特性,是具有巨大應用價值的軍民兩用新材料。

全球氣凝膠最大生産廠家阿斯彭氣凝膠公司隸屬於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其昂貴的産品主要應用在航太、軍事和石油領域。

受邀入駐中關村軍民融合産業園的氣凝膠本體材料生産企業弘大科技董事長李光武介紹説,目前氣凝膠原材料的全球産能只有6萬立方米/年,國産全套獨立自主設計研發的全過程國産化設備産能可達1萬立方米/年,投資卻只有阿斯彭的二十分之一,已打破國外專利封鎖。

李光武對國外情報機構探聽氣凝膠下游産業技術路線十分警惕。他説,即便申請的多國專利,但用其提升高性能改性銅等工業材料深加工産品時,仍面臨的因低端産能路徑依賴而出現的升級卡頓現象,“神奇材料”的巨大價值無法短期內獲得體現。

“有時技術路線就是一層窗戶紙,在我們已經掌握時,更需要快馬加鞭,才能佔領下一輪新材料産業的市場,擺脫被卡脖子的宿命。”王強松頗感焦慮。

王璞委員認為,氣凝膠等新材料與石墨烯一樣,其優良特性不斷被發現,應受到充分重視,獲得從國家戰略政策制定到研究體系設計,從資金精準投入到用戰略眼光扶持産業對接升級等系統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