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強:為科技進步和國家發展貢獻力量

發佈時間: 2019-03-18 09:25:00 | 來源: 四川政協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和海佳

“許主任,我們最近在貴州發現一處新的地質災害隱患,請您來看一下。”近日,記者正在採訪住川全國政協委員、成都理工大學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許強,該實驗室的一名研究人員急匆匆地來報告。

許強告訴記者,近年來,該實驗室用新的技術手段開展地質災害隱患的早期識別和提前發現,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例如今年2月17日發生在貴州省興義市龍井村9組的頁巖滑坡事故,由於我們提前53分鐘預警,400多名群眾提前撤離,無一人傷亡。”

許強介紹,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起,我國通過開展地質災害詳查、排查和汛期巡查,並建立完善的群測群防網路,防災減災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但近年來多起災難性地質災害事件都具有高位、高隱蔽性等特點,僅憑傳統手段已很難提前發現災害隱患。

為此,許強在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提交了《充分利用高新技術,進一步提升我國地質災害防治能力》的提案,建議儘快引入現代多地觀測技術,構建“空—天—地”一體化災害隱患早期識別體系,並強化專業監測預警,以此實現對災難性地質災害事件的主動防範,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

該提案得到了自然資源部的高度重視和積極回應,表示將會同有關部門開展已發現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現場監測預警,開展高風險地區遙感監測,繼續協調財政部在專項資金中安排監測預警示範項目。同時,推動全國地質災害資訊平臺建設,依託雲計算、“網際網路+”、大數據等資訊技術,整合部委和地方層面地質災害防治數據等資源,建立地質災害數據庫。

隨著提案建議的落地落實,目前“空—天—地”一體化地質災害隱患早期識別和監測預警系統已經在四川、貴州部分地區使用,這讓許強感到十分欣慰。

長江上游生態屏障也是許強重點關注的一大問題。去年,針對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建設和保護過程中存在的機制不健全、政策難以落地等問題,他提交了《關於大力加強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建設的建議》提案,呼籲以長江流域為試點示範,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生態補償機制和河長制。

“去年我到貴州出差,發現赤水河流域環境保護工作做得很好,特別是生態補償方面的努力很讓人振奮,希望能大力推廣。”許強注意到,2018年,雲、貴、川三省正式簽署赤水河流域橫向生態補償協議,設立赤水河流域橫向生態補償基金,這是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修復工作中首個建立跨省橫向生態補償的流域。他希望該舉措能在更大範圍內得到推廣。

去年,許強還提交提案建議在全國儘快推行“彈性放學”制,徹底整治“家長作業”和課外培訓,降低教育成本和養護壓力。2018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提出針對“課後三點半”難題,各地要強化中小學校在課後服務中的主渠道作用。“成都市現在已經在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範圍內開展課後服務了,解決了家長在工作時間接孩子的難題,希望這樣的惠民舉措在更多地方得到落實。”許強表示。

今年,許強結合自身工作,帶來了《利用國家現有地震臺網來進行大型地質災害速報》和《建立多災種預警》兩件提案。“作為科技界別的政協委員,我將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圍繞科技工作建言獻策,為科技進步、國家發展和人民安居樂業作出應有的貢獻。”

□本報記者 陽亞舟 整理